微信公眾號 CCBible/Bible101/DBible 微博@基督徒百科@Bible101@歌珊地聖經引擎@如鷹展翼而上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同步推送#今日真道聖言#

MHC:約翰福音 1

從 基督徒百科
跳到: 導覽搜尋

約翰福音第1章

本章的內容與目的,就是堅固我們對基督是神的永恆兒子,真正的彌賽亞,世人救主的信心,好使我們被帶來接受他,倚靠他作我們的先知、祭司和君王,把自己交出來,受祂管理,指教和拯救。為此,在這裏我們看到,I.受神默示的寫書人他自己對祂的敘述,在開始,就優美地寫下他定意他這整卷書所要證明的是什麼(1-5節);再次(10-14節);還有(16-18節)。II.施洗約翰對祂的見證(6-9節;再次,15節);但至為完全和具體的是在19-37節。III.祂親自向安德烈和彼得顯明自己(38-42節),向腓力和拿但業顯現(43-51節)。


約1:1-5

1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2這道太初與神同在。3萬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祂造的。4生命在祂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奧古斯丁說(《上帝之城》,卷10,29),他的朋友辛普里丘告訴他,他曾聽過一位柏拉圖門派的哲學家說,約翰福音開頭這些經文「配得用黃金來寫」。學識淵博的弗朗西斯·猶尼烏斯,在對他一生的自述中講到,他是如何在青年時對信仰態度隨便,藉着神的恩典,因着偶然讀到他父親故意放在他必經之處的一本聖經上的這些經文,而奇妙地被挽回。他說,在這處當中,他發現論證有如此從神而來的力量,風格如此帶着權柄和威嚴,以致他的血肉顫抖,他被如此驚奇震撼,結果有一整天,他幾乎都不知自己身處何方,正在做些什麼;他記錄此刻,為他成為有信仰的開始。讓我們來看,在這些有力的字裏行間到底有什麼。在這裏福音書作者闡明他將要證明的偉大真理,就是耶穌基督是神,與父為一。請留意,

I. 他講的是誰——「道」-——「ho logos」。 這是約翰作品中獨有的習慣用法。見約壹1:1;約壹5:7;啟19:13。然而,有人認為使徒行傳20:32,希伯來書4:12和路加福音1:2里的「道」講的就是基督。迦勒底文的意譯本經常把彌賽亞稱為「Memra」——即「耶和華的道」,也把舊約聖經中許多說來是耶和華成就的事,說成是由那耶和華的道成就的。甚至世俗的猶太人也被教導說,神的道是與神一樣的。這位福音書作者在他講論的結尾處(約1:18),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他為什麼把基督稱作「道」——因為祂是獨生子,是在父懷裏的,將他表明出來。「道」 有兩重含義:「logos endiathetos」——「所想之道」;以及「logos prophorikos」——「出口之道」。「logos ho eso」和「ho exo」——「理智」與「言說」。1. 有所想之道,就是思想,這是靈魂首先和唯一直接的產物和發源(靈魂所有的動作都是由思想行出來的),是與靈魂為一的。這樣,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被稱為「道」,這就很恰當了;因為他是父的頭生子,那亘古的本源智慧,像靈魂有它的思想一樣,耶和華「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祂(箴8:22)。 我們能肯定的,莫過於我們正在思想,然而我們最不理解的,莫過於我們怎樣思想;誰能闡述思想在人裏面是如何生出的呢?這樣,那永恆思想的發出與出自可以被算為是敬虔的極大奧秘,它的深度是我們不能測透的,同時我們卻敬慕這深邃。 2. 有出口之道,這就是發言,思想首要和最自然的表明。就這樣,基督是這道,因為藉着祂,神在這末世曉諭我們 (來1:2),也已經命令我們要聽祂(太17:5)。他已經向我們顯明神的思想,正如一個人的話語或發言按他樂意的,總按他樂意的,顯明他所想的那樣。 基督被稱為奇妙的說話者(見但8:13注釋),說出隱藏和奇異之事。他是從神那裏向我們說話的這道,也是代表我們向神說話的這道。施洗約翰是那聲音,但基督是道:由於祂是那道,祂就是真理,那「是的」,為神的心意「誠實作見證的」。

II. 約翰說關於祂的事,足以證明「祂就是神」,讓人無可反駁。他宣告,

1.祂在太初就存在:「太初有道」。這證明祂的存在,不僅是在祂道成肉身之前,還是在一切時間之前。時間開始,那時所有被造物受造,從無到有被賜予存在,就發現這永恆的道已經存在。世界是從太初開始有的,但是在太初的時候,道就已經有了。人通常把亘古說的是在創立世界以前。聖經就是這樣描述神的永恆性的(詩90:2),「諸山未曾生出。」箴言8:23也是如此說的。在世界開始之前,道已經存在。太初就有的這位,從來就沒有開始,所以是永遠存在的,「achronos」——無時間之初。諾努斯也如此說。

2.祂與父同在:「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讓無人說,當我們邀請他們來就基督的時候,我們是吸引他們離開神,因為基督「與神同在」,並「就是神」;這在約翰福音1:2又重複了一次:「這道」,即我們相信並傳揚的同一位道,「太初與神同在」,就是說,從亘古以來祂就是與神同在。太初之時世界是從神來的,因為世界是祂創造的;但是道 「與神同在」,即是一直與祂同在的。道與神同在,(1) 就本質與本體而言:因為「道就是神」。祂有可區分的位格,因為祂「與神同在」;然而在本體上是相同的,因為「祂就是神」(來1:3)。 (2) 就滿足與福樂而言:在未有世界以先,基督「與神」一同擁有榮耀和福樂(約17:5),子享受在父懷中的無限歡喜,同樣為父喜悅,是祂的愛子(箴8:30)。 (3.) 就旨意與計劃而言:人借這位成了肉身的道得救贖的奧秘,是諸世界存在之前就「隱藏在神里」的(弗3:9)。承擔「要引我們到神面前」責任(彼前3:18)的這一位,祂自己從亘古以來就「與神同在」;這樣,人與神和好這宏偉之事,是從亘古以來在父與子之間協商好的,並且在此事上祂們完全明白彼此的心意(亞6:13;太11:27)。為此事,「那時祂在祂那裏為工師」(箴8:30)。祂與神同在,所以被說成是「從父出來」。

3. 祂在創世這件事中的作為(約1:3)。這點在這裏,(1.) 被明明白白斷言:「萬物是藉着祂造的。」祂「與神同在」,不僅是從亘古就了解神的定旨,也是太初在神的作為上積極主動。「那時,我在祂那裏為工師」(箴8:30)。神籍祂的命,即一句話造世界(詩33:6),而基督就是那道,那話語。藉着祂,不是把祂作為下屬的工具,而是當作同等的作成者,神創造世界(來1:2),不是指像工匠用斧頭砍伐,而是指好像身體用眼睛看見一樣。(2.) 對反面的否認:「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祂造的」,從最高的天使到最卑微的蟲子。父神在這工作中,所做的一切沒有一樣是脫離祂之外的。請留意,[1.] 這證明祂是神;因為「建造萬物的就是神」(來3:4)。以色列的神經常用他創造萬物這一點來證明自己是神(賽40:12,28;賽41:4;見耶10:11-12)。[2.] 這證明基督教信仰的卓越,即它的作者與創立者,和造成這世界的是同一位。基督教信仰之所以何等卓越,是因為其創立是出於一切卓越源頭的那位!我們敬拜神的時候,我們敬拜的是先祖尊為世界創造主、一切被造物依賴的那一位。[3.] 這表明,祂多麼有資格成就救贖、拯救我們的工作。幫助是委託給確實是大能的那一位——這是交給那創造萬物的那一位的;那被指派作我們至福的始創者正是創造我們的那一位。

 4. 在祂里面的生命与光的源头:“生命在祂里头”(约1:4)。这进一步证明祂是神,在各方面有资格做祂所做的;因为,(1.) 祂“在自己有生命”,不仅是真神,还是永活的神。神是生命;祂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2.) 所有活物都在祂里面有生命;不仅受造之物当中一切的物质都是由祂所造,而且受造之物当中所有生命也都是从祂而出,由祂扶持。造出“有生命的物”的,是神的道(创1:20;徒17:25)。祂是那道,那话语,人靠祂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太4:4)。 (3.) 人这有理性的造物所拥有的光是从祂而来;那是“人的光”的生命是由祂而来的。人里面的生命要比在其它受造之物里的生命更伟大,更高贵;它是有理性的,不仅仅是动物性的。当人成了一个“有灵的活人”时,他的生命就是光,他这样的能力使他与必死亡的畜类有别,比它们尊贵,在它们之上。“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点亮这灯的,是那永恒的道。理智之光,和感知的生命一样,都是从祂而出,依靠着祂。这证明祂合适作成我们的拯救;因为生命和光,属灵和永远的生命和光,是如此落在死亡与黑暗的权势之下的堕落之人所需要的两件大事。除了赐给我们人理智之光的那一位之外,我们还能期望谁能给我们神启示的光呢?而且,如果当神赐我们肉体生命时,那生命是在祂儿子里面,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快快接受福音的见证,就是祂赐给我们永生,并且“那生命也是在他儿子里面”呢!

5. 祂向人顯現。有人可能反對說,如果這永恆的道在創造世界這件事情上是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那麼為什麼人會如此少注意到祂,如此輕看祂?對此他回答說(約1:5),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請留意,

(1.) 這亘古的道向這墮落的世界顯明祂自己,甚至在祂在肉身中顯現之前就顯明了:光照在黑暗裏。 光是自我顯明的,要把自己顯明出來;人的光從中而出的這光,已經照耀,現在正在照耀。[1.] 這永恆的道,作為神,照在人原本良心的黑暗處。儘管人因着墮落已經變為黑暗,然而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見羅1:19-20)。這照在黑暗中的光是本性之光。關於這為神的道的能力,無論是在創造方面還是在發令方面,全人類生來對此都固有一些認識;若非如此,地上就會變成一個地獄,一個徹底黑暗的地方了;感謝神,這地現在還不是這樣。[2.] 這永恆的道,作為中保,照在舊約聖經預表和人物,以及從一開始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和應許的暗處。命令這世界的光從黑暗中照耀出來的這一位,祂本身長久以來就是照在黑暗裏的光;有一帕子蒙住這光(林後3:13)。

(2.) 堕落的世界不能领受这发现:黑暗却不接受光;大多数人徒然领受在这些发现中的神的恩典。[1.] 人类的世界不接受那在他们悟性当中的本性之光,对于永恒的神和永恒的道,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罗1:21,28)。谬误与罪的黑暗胜过,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这光。神说一次,两次,世人却不理会(伯33:14)。 [2.] 犹太人得着旧约的光,然而却不接受那启示在它里面的基督。就像摩西的脸上有一张帕子,同样人心里也有一张帕子。这光照在预表和影儿的黑暗中;但他们悟性的黑暗如此之大,以致他们不能见它。所以,基督是必须要来的,既是为了纠正外邦人世界的谬误,也是为了更多更清楚显明犹太教会所得的真理。


约 1:6-14

6 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 7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10 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 11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13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福音書作者要引入給耶穌基督作榮耀見證的施洗約翰,在他這樣做之前,在這些經文裏,

I. 他給我們關於他即將要介紹的這見證人的一些描述。他的名字叫約翰,就是蒙恩的意思;他苟不言笑,但他蒙的恩卻不因此減少。在這裏,

1. 我們被告知關於他一般的事情,他是「從神那裏差來的」。福音書作者已經講了關於耶穌基督的事,就是他「與神同在」,他「就是神」;但在這裏,就約翰而言,他是一個人,僅僅是一個人。神樂意使用一個像我們自己一樣的人對我們說話。約翰是一個偉人,但他是一個人,一個人子;他是「從神那裏差來的」,他是神的「使者」,聖經就是這樣稱呼他的,瑪3:1。神把使命和信息,資歷和教訓都賜給了他。約翰沒有行神跡,我們也沒有發現他有異象和啟示;但是他生活和教訓嚴格,純潔,兩者直接的傾向就是使這個世界歸正,在人當中重新興起對神國度的關注,這清楚表明他是「從神那裏差來的」。

2. 在這裏,我們被告知他有什麼職分和工作(約1:7):「這人來,為要作見證」,親眼的見證,主要的見證。他來,eis martyrian,「為要作見證」。在猶太教會中,設立的律法長久以來就是為神作的見證,藉着它們維護神啟示的信仰;所以我們看到有「法櫃的帳幕」,「法櫃」,「訓悔(英文欽定版作見證,譯者注)和法度」:但現在神的啟示轉向另外一個渠道;現在對基督的見證是對神的見證,林前1:6;林前2:1。在外邦人中,神確實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徒14:17),但是在他們當中沒有對救贖主作的見證。直到施洗約翰來為他作見證之前,關於他,只有深深的沉默。現在看,(1.) 他見證的內容:他來「為光作見證」。光是為自己作見證的,本身帶着它自己的見證;但是對於那些閉上眼睛不看光的人來說,要有人為光作見證,這是必需的。基督的光不需要人的見證,但是世界的黑暗卻需要。約翰就像在城裏巡邏的守望的人,向那些閉上他們眼睛,自己不願意去看的人大聲宣告晨光的來臨;或者就像那守望的人,為要告訴那些問他夜裏如何的人,「早晨將到」,「你們若要問,就可以問」,賽21:11-12。他被神差派,告訴世人,那長久盼望的彌賽亞現在將要來了,他要作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他民以色列的榮耀;要宣告時候將到,要顯明生命和永生。(2.) 他見證的目的: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不是信他,而是相信基督,他被差遣為他預備道路的那一位。他教導人通過他來看基督,通過他去到基督那裏;通過為罪悔改的教訓,去到相信基督的教訓那裏。他喚醒人看到,認識到罪,以此預備人接受,接待基督和他的福音;這樣,他們的眼睛被打開,他們就可以預備好接受神的光的這些光線,這神的光在彌賽亞他自己和他的教訓裏面,現在預備好要照在他們臉上。如果他們只要願意領受人的見證,他們會很快發現,神的見證更大,約壹5:9。見約10:41。請看,神定意所有人藉着他可以相信,人不排斥自己,神就不把他排除在他事奉美好和有益的影響之外,而很多人是自己排斥自己,拒絕了神的旨意,與自己為敵,就徒然領受了神的恩典。

3. 聖經在這裏警告我們,不要錯以為他就是那光,他只是來為它作見證(約1:8):) 他不是那光,不是那人所期待,神所應許的光,只是受差遣為那偉大,作王的光作見證。他是一顆星,就像那顆引導博士去到基督那裏的星一樣,是一顆晨星;但他不是那日頭;不是新郎,而是新郎的朋友;不是那王,而是他的先鋒。有一些人滿足於約翰的洗,不再多求,就像那些以弗所人一樣,徒19:3。福音書作者為糾正這個錯誤,在這裏,當他非常尊榮地說到他時,卻表明他一定要讓位給基督。他和至高者的先知一樣偉大,但不是至高者他自己。注意,我們一定要小心,既要小心輕看牧師,也要不過高看待他們;他們不是我們的主,也不轄制我們的信心,只是牧師,藉着他們我們可以信,是我們主家中的管家。我們不可任由自己盲目相信他們的作為,因為他們不是那光;但我們一定要留心聽,領受他們的見證;因為他們是受神差派為那光作見證的;所以讓我們敬重他們,不可不敬。如果約翰冒稱他是那光,他就不像他所作的,是那光極為忠心的見證。那些篡奪基督的榮耀的人,就失去了作為基督僕人而有的榮耀;然而約翰是非常對人有幫助的見證,見證那光,儘管他並不是那光。那些只不過是借光閃耀的人,可以對我們大有裨益。

II. 在他繼續講約翰的見證之前,他回過來進一步向我們說明約翰為他作見證的這位耶穌。他在這一章開頭的地方已經表明他神性的榮耀,在這裏他顯明他道成肉身的恩典,作為中保他對人的眷顧。

1. 基督是真光(約1:9);這並不是說施洗約翰是假光,而是與基督相比,他是非常微弱的光。基督是那大光,值得這樣的稱號。其他的光不過是比喻和語意雙關的說法:基督是那真光。所有知識和所有安慰的泉源,必然要是那真光。他是那真光,聖經證明這一點的時候,並沒有讓我們去看他的榮耀在看不見的世界裏的照射(他用來照亮這一切的光線),而是要我們看 他光的那些光線,這些光線向下照射,我們這黑暗世界被它們照亮。但是基督是如何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1.) 他用他創造的能力,用理智之光光照每一個人;那是人的光的生命是從他而來的;理智所有的發現和指引,它給我們的一切安慰,它加在我們身上一切的動人之處,都是從基督來的。(2.) 通過把他的福音向萬民公佈,他實際上照亮了每一個人。施洗約翰是一束光,但是他只照亮了耶路撒冷和猶太,以及約但周圍的地區,就像照亮一個房間的燭光;但基督是那真光,因為他是要照亮外邦人的光。他永遠的福音要向各國,各方傳講,啟14:6。就像那照亮每一個人,開他的眼睛去接受它的光的日頭一樣(詩19:6),福音的傳講是與這光照相比擬的。見羅10:18。神的啟示現在不是像過去一樣被局限起來,只向一個民族顯明,而要向萬民散發出去,太5:15。 (3.) 通過他的靈和恩典的作為,他照亮了所有蒙光照得拯救的人,那些沒有被他光照的就在黑暗中滅亡了。聖經說,那叫人「得知神榮耀的光」,是「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的,是被比作那神起初吩咐從黑暗裏照出來的光,以及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光。不管人有什麼樣的光,是自然之光抑或是超自然之光,他都是為此受了基督的恩惠。

2. 基督「在世界」,約1:10。他在世界,就像那在成為肉身前之原本的道一樣,托住萬有;但這裏講的是他在世界,取了我們的人性加在自己身上,住在我們當中;見約16:28。 「我到這世上來。」至高神的兒子來到這下面的世界;光來到這黑暗的世界,為聖的來到這充滿罪的污穢世界。他離開一個充滿福樂和榮耀的世界,來到這愁苦可悲的世界。他要讓這世界與神和好,所以他在世界 ,醫治它,解決這件事情;滿足神對這世界公義的要求,顯明神對這個世界的眷顧。他在世界,但卻不屬於這世界,當他說,「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 (約17:11),他是帶着得勝的語氣說話。加在這如此卑微,與宇宙相比如此微不足道的世界上最大的尊貴,就是神的兒子曾經在世界 ;正如這件事要讓我們思想有基督在那裏的天上的事,同樣它要讓我們坦然面對我們現今在這世界上的所在,基督也曾在這裏。他曾在這世界一陣時間,但聖經說這是已經過去的事;同樣我們很快也要如此,我們曾經這世界。哦,當我們不再在這世界的時候,願我們能在基督所在的地方!在這裏看,(1.) 基督期望在這世界上受到最感情深厚和尊重的歡迎,理由是 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所以 他來拯救一個失喪的世界,因為這是他親自造的世界。他為何不應該親自來振興他自己點亮的光,復原他親自給人注入的生命,更新原本他親自加給人的那形像樣式呢?世界是藉着他造的,所以應該向他效忠。 (2.) 儘管如此,他得到的待遇: 世界卻不認識他。這位偉大的創造,統管,救贖世界的主來到這世界當中,世界的居民極少,或者沒有一人知道這件事。牛認識主人,但這更加如畜生一般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們不承認他,不歡迎他,因為他們不認識他 ;他們不認識他,因為他沒有按他們期望的方式,用外在的榮耀和威嚴顯明他自己。他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因為這將是一個如線索一般和考驗的國。當他來審判的時候,世界將要認識 他。

3. 他 到自己的地方來 (約1:11);不僅是到這是他自己的 世界上來,還是來到以色列人當中,他們超越萬民,特別是他自己的;他來到他們當中,在他們中間生活,對他們來說,他是首先派到他們中間來的 。此時猶太人是一群卑微惡劣的民;冠冕已經從他們頭上落下 ;然而,基督紀念古時的約,儘管他們惡劣,儘管糟糕,他卻不恥於看他們是他自己的人。Ta idia — 他自己的東西;不是他自己的人 ,如聖經稱呼真信徒 一般,約13:1。猶太人是他的 ,就像一個人的房子,土地和財物是他的 一樣,是他使用,擁有的;但是信徒是他的,正如一個人的妻子和兒女是他自己的,是他所愛,享受的一樣。他到他自己的地方來,尋找,拯救他們,因為他們是他自己的。他奉差遣,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因為那是他自己的羊所在的地方。在這裏請留意,

(1.) 人普遍拒絕 他: 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他有理由期待那些是他自己的,鑑於他們對他當有的何等大恩典虧欠,他們可以來認識他的何等美好的機會 ,他們本應歡迎他。他們有神的聖言,這聖言預先告訴他們,在何時,在何地要遇見他,他會出自哪一支派,哪一家。他親自到他們中間來,有神跡和奇事開路,他自己是最大的神跡奇事;所以這裏不是像說世界一樣(約1:10),說他們不認識他 ;而是說,自己的人 ,儘管他們不能不認識他,卻不接待他 ;不接待他的教訓,不把他作為彌賽亞歡迎,而是堅固他們自己,與他為敵。大祭司 ,按特別的意義是屬於他自己的 (因為利未人是屬於神的支派),卻帶領這樣藐視他的人。在這裏,這是非常不義 的,因為他們是他自己的,所以他可以命令他們尊敬他;這是非常冷酷,忘恩負義的,因為他到他們這裏來,是來尋找和拯救他們,要如此吸引他們來尊敬他。請注意,許多自稱是屬於基督他自己的人 ,卻不接待他 ,因為他們不願意離開他們的罪,也不要他來作他們的王 。

(2.) 然而還有一群余民,是承認 他,忠心於他的。儘管他自己的人不接待他,然而卻有 接待他的人(約1:12): 凡接待他的 。 儘管以色列不被收聚,然而基督卻是充滿榮耀 。儘管那國大部分的民在罪中堅持,滅亡,然而他們當中卻有很多人被改變,順服基督,還有更多的人不是那個圈裏的。在這裏留意,

[1.] 真基督徒的樣式與特徵;這就是,他接待基督,信他名;後者解釋了前者。請注意,第一 ,作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就是相信基督的名;這就是在關於他的事情上認同福音所表明的,認同福音提出的要求。他的名是神的道;萬王之王 ,耶和華我們的義;耶穌,救主。相信他的名,就是承認他是這些偉大的名所說的那一位,認同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他是如此。第二 ,相信基督的名就是接待 他,以他為從神而來的恩賜。我們一定要接受他的教訓為真實的,為美好的;接受他的律法為公義和聖潔的;接受他所傳的為善意,對我們是有好處的;我們一定要接受他恩典的印記,他愛的印記,作為管理我們感情和行為的原則。

[2.] 真基督徒的尊貴和特權有兩方面: —

第一,被收納為兒女的特權,這使他們與神的兒女同列: 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在這之前,收納為兒女,這僅限於猶太人(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頭生子);但現在,因着相信基督,外邦人是 神的兒子,加3:26。他們有exousian -權柄;因為這權柄沒有人自取,而是得到福音憲章的授權。他給他們一項權利;他給他們這份尊貴。眾聖徒都有這權柄 。留意,1. 所有真基督徒成為神的兒女 ,這是他們無法言說的特權。他們本為可怒之子,今世之子。如果他們是神的兒女,他們是變成的,是被造成 的,Fiunt, non nascuntur Christiani—人不是天生就是基督徒,而是被造成基督徒的。— 特土良。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約壹3:1。神稱他們作他的兒女,他們叫他父,有權利得到作為兒女各樣的特權,他們所行道路,他們歸宿的特權。2. 被收納為兒女的特權,這完全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他賜這權柄給那些相信他名的人。神是他的父,也是我們的父;這是因為我們被許配給他,與他聯合的緣故,以致我們與神的關係就是與一位父親的關係一樣。是在基督里,我們被預定得兒子的名分;從他我們領受了被收納為兒子的特徵和靈,他是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神的兒子成為人子,好使人的兒女可以成為大能的神的兒女。

第二,重生的特權 (約1:13):生。留意,所有神的兒女都是重生的;所有被收納為兒女的都是重生的。這真正的改變總是伴隨着那關係上的改變。神在哪裏賜下兒女的尊貴,他就在哪裏創造出兒女的本性和性情。人收養的時候不能做到這點。在這裏我們看到這新生的源頭。1. 消極方面:(1.) 它不是出於我們父母自然生出的生,它不是出於血氣 ,也不是出於人意,不是 由於能壞的種子,彼前1:23。人被稱為血肉,因為從這他得他的來源:但是我們成為神的兒女,這和我們成為我們肉身父母的兒女並不一樣。注意,恩典不像敗壞一樣通過血脈繼承。被玷污的人 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創5:3);但是成聖,得以更新的人不是像那一樣生子。猶太人以他們的祖先,他們血管中流淌的高貴血統大大誇口: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對他們來說,那兒子的名份是他們的 ,因為他們生於那血統;但是新約的收納為兒女不是建立在任何這些肉體的關係上的。(2.) 這不是由我們自己意志的原本能力所造成 的。這既 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 ,也不是出於人意,這人意苦苦做工,在道德上卻無能自我決定何為良善;所以神生命的原則不是我們自己植下的,是神的恩典,使我們願意成為屬於他的 人。人的律法和規定也不能使人成聖,重生;如果可以,這新生就是出於人意了。但是,2. 積極方面,這是出於神的。這新生是歸功於神的道,神的道是手段(彼前1:23),是歸功於神的靈,神的靈是那位偉大獨一的創始者。真信徒是由神生的,約壹3:9;約壹5:1。對於他們被收納為兒女,這是必需的;因為如果我們沒有他的樣式,我們就不能期待神的愛,如果我們不在重生的能力之下,就不能要求得到被收納為兒女的特權。

4. 道成了肉身,約1:14。這比前面講的更清楚表明了基督的道成肉身。藉着他那作為神的同在,他總是在世上,藉着他的先知,他 到自己的地方來。但是現在時間滿足,他用另外一種方式被差遣出來, 為女人所生(加4:4);按着那聖潔的約伯的信心和盼望,神在肉身中顯現; 我必在肉體之中得見神(英文欽定版,譯者注),伯19:26。在這裏請留意,

(1.) 基督所披戴的人性;這是用兩種方式表達出來的。

[1.] 道成了肉身。那即將要作神眾子的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來2:14。索西奴派認同基督是神也是人,但他們說他是人,像摩西那樣被變成神(出7:1),這是與約翰在這裏說的直接相反的,約翰說,Theos en -他是神,但他成了肉身 。把這與約1:1作比較。這不僅表明他是一個實在,真正的人,還表明他使自己服在人性的悲慘和災難之下。他成了肉身,人最卑微的部分。肉身表明的是人的軟弱,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林後13:4。肉身表明人的必死和死亡(詩78:39),而基督是按着肉體說,他被治死,彼前3:18。而且肉身表明人被罪玷污(創6:3),基督儘管是完全聖潔與無害,卻成為罪身的形狀(羅8:3),替我們成為罪,林後5:21。 亞當犯罪的時候,神對他說,「你本是塵土」,不僅僅因為他是由泥土所造,還是因着犯罪,他已經沉淪到塵土間。他墮落,使他變成如土一般,somatoun ten psychen,仿佛全身都變成土一般;所以,為我們成了咒詛的那一位,成了肉身,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8:3。當肉身落得如此惡名的時候,亘古之道竟成了肉身;那造萬有的,自己被造成為肉身,那其中一樣最卑賤的東西,服在這他從前與之相離最遠的東西之下,這真令人驚奇。那引入福音的聲音呼叫說,「 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賽40:6),為了使救贖主的愛顯為更加奇妙,他為了救贖和拯救我們,成了有血氣的人,如草枯萎;但是 惟有主的道,這成了肉身的道,是永存的;他成了肉身,並不因此就不再是神的道。

[2.] 他住在我們中間,住在這下面的世界上。他自己取了人性之後,把自己放置在與其他人一樣的地方和光景中。這道本可以成了肉身,住在天使中間;但是他取了和我們一模一樣的身體。在這肉身中來,和我們住在同一個世界上。他住在我們中間,住在我們這些地上的蟲中間,我們這些他不需要的人,我們這些他不能從中得到什麼,我們這些敗壞和墮落,背叛離開神的人中間。耶和華神來住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詩68:18。那位曾經住在天使中間,那些崇高優秀的造物中間的神,來住在我們中間,我們這毒蛇的種類,我們這些罪人 中間,對他來說,這比大衛住在米設和基達中間,以西結住在蠍子中間,別迦摩教會住在有撒但座位之處更加糟糕。當我們看上面的世界,靈的世界時,我們拖帶着的這肉身,這身體,以及我們按命運住在其中的這世界,是顯得何等卑賤,令人厭惡,思想此事的人,是何等難以接受這一切!但那亘古的道成了肉身,披戴和我們一樣的身體,和我們一樣住在這個世界中間,這就把尊榮加給了這兩樣,在神還有任何工作讓我們去完成的時候,這就使得我們願意住在肉身之內;因為儘管這下面的世界如此糟糕,基督卻住在它中間,直到他成全了他要在這世上做的事,約17:4。他住在猶太人中間,好使聖經得以應驗, 他住在閃的帳棚里,創9:27,見亞2:10。儘管猶太人對他充滿敵意,然而他仍繼續住在他們中間;儘管(像一些古代作者告訴我們的那樣)受到邀請,會得到埃底撒王阿加魯更好的接待,他卻不遷往任何其他國家。他住在我們中間。他在這個世界上,不像行路的人,只停留一宿,而是住在我們中間。長住下來,原文值得我們留意,eskenosen en hemin -他住在我們中間,就像住在會幕里,這意味着,第一,他住在這世界上,環境非常卑微,就像牧羊人住在帳篷中一樣。他住在我們中間,不是住在宮殿裏,而是仿佛住在帳篷里;因為沒有枕首的地方,總是走來走去。第二,他在這地上的光景是一種作戰的光景。士兵住在帳篷中間;他向蛇的後裔宣戰已經很久,現在他親自上戰場,設立他的旌旗,安營紮寨,投入這場戰鬥。第三,他住在我們中間,這不是長久的。他住在這地上,是住在帳篷里,不像住在家裏一樣。先祖通過住在帳幕里, 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尋求一個更美的國,基督也是如此,給我們留下一個榜樣,來13:13-14。第四,正如古時神住在摩西的帳幕中,在二基路伯中間的榮光中顯現,同樣現在他住在基督的人性中;現在這是真正的神榮耀的顯現,神特別同在的記號。我們通過基督把一切的話向神訴說,從他那裏領受神的聖言。

(2.) 他屬神的榮光通過這肉身的幔子照射出來: 我們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日頭儘管被日食或雲朵遮蔽,卻仍是光的源頭;同樣基督仍是他父的榮光,就算他在這下面的世界,住在我們中間時也是如此。不管猶太人多麼輕看他,仍有人通過幔子得以看見。請留意,

[1.] 那些見證這榮光的人:我們,他的門徒和跟從他的人,與他最自由親密交往的人;他住在他們中間。其他人向那些與他們最親密的人顯露出他們的弱點,但基督卻不是這樣;那些與他至為親密的人,是看到他最大的榮光。關於他的教訓,也是如此,門徒知道它的奧秘,其他人只能通過比喻的幔子了解;關於他的位格也是如此,他們看見他神性的榮光,其他人只看到他人性的幔子。他向他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這些見證人是勝任的一群,有十二位,是見證的一整個陪審團;他們是坦誠誠實的人,遠離詭計陰謀之事。

[2.] 他們有什麼證據: 我們見過。他們的證據不是聽來,來自二手,而是他們自己是目睹的見證人,看見這些證據,在其上建立他們的見證,就是他是永生神的兒子:我們見過。這用詞表明一種長久定睛的看,這樣的看見給他們機會,去作觀察。這位使徒親自解釋了這點:論到這生命之道,就是我們親眼看過的,親手摸過的,約壹1:1。

[3.] 這榮耀是什麼: 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道成肉身的榮光如此榮耀,只有神獨生子的榮光才能與之相稱,不可能是任何別的榮光。留意,第一 ,耶穌基督是父的獨生子。信徒是藉着收納為嗣子的特別眷顧,以及重生的特別恩典,作神的兒女。他們在某種意義上是homoiousioi -在本質上相似(彼後1:4),有他的完全的形像;但基督是homousios —同樣的本質,是他位格明明白白的真像,是在永恆中受生的神的兒子。天使是神的兒子,但是他從未對他們中任何一個說過, 我今日生你,來1:5。第二,他被明顯宣告是父的獨生子,當他住在我們中間的時候,藉此顯出他的榮光。儘管在外在光景方面,他取了奴僕的樣式,然而就恩典而言,他的樣式卻是那在火爐中的第四個,相貌好像神子。他屬神的榮光表現在他教訓的聖潔和屬天方面;在他的神跡中,這些神跡迫使很多人這樣承認,就是他是神的兒子;它顯明在他整個行事為人的純潔,良善和善行上。神的良善就是他的榮光,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在每一樣事情上,他說話,做事,都顯為是成了肉身的神。也許這位福音書作者對他變像的榮光特別看重,他曾親眼目睹此事;見彼後1:16-18。神稱他是他的愛子,是他所喜悅的,這表明他是父的獨生子;但是關於這點,完全的證明是他的復活。

[4.] 他住在他們中間的那些人,從中得到什麼益處。他住在他們中間, 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在古時,神住在其中的帳幕就是律法,在現在,這是恩典;那時是預表,現在是真理。成了肉身的道在各方面都有資格作中保,因為他 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這是墮落的人需要的兩件大事;這就像在他身上顯明的神的能力和威嚴一樣,證明他是神的兒子。第一,為他自己,他是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神賜聖靈給他,是無限量的。他充充滿滿的有恩典,完全被他的父接納,所以有資格為我們代求;他充充滿滿的有真理,充滿了解他要啟示的事,所以合適教導我們。他充滿知識,充滿憐憫。第二,為我們,他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他領受,為的是能賜與,神大大喜悅他,為的是他能在他裏面大大喜悅我們;這就是律法預表代表的真理。

約1:15-18

15 約翰為他作見證,喊着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16 從他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17 律法本是藉着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18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在這幾節經文中,

I. 福音書作者一開始就再次告訴我們施洗約翰給基督的見證,約1:15。他曾說過(約1:8)他來為要作見證;現在,在這裏他告訴我們,他確實是按此作見證。在這裏請觀察,

1. 他如何表明他的見證:他喊着說,這是按着那說他是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的那一位的預言說的。舊約的先知大喊說話,為要向百姓顯明他們的罪;這位新約的先知大喊說話,向百姓顯明他們的救主。這表明,(1.) 這是一個公開,在眾人面前的見證,宣告,要讓各式人等都可以留意到,因為所有人都與它有關。假師傅秘密引誘,但是智慧在眾人匯集的顯要地方發表他的宣告。(2.) 他作這見證,是自發,發自內心的。他喊着說,就像一個對他要見證的真理既非常確信,又為之深深打動的人。他剛剛受孕成形的時候,就因基督臨近而在他母親的腹里歡喜跳動,現在用同樣興奮的靈,歡迎他公開的顯現。

2. 他做了什麼見證。他重申他開始事奉時說過的話,那時他引導他們等候那要在他以後的那一位,他是他的先鋒,除了帶領他們去到他那裏,預備他的道路,從來沒有打算做任何別的事情。這是從一開始他就告知他們的。留意,一位牧師有自己的良心作見證,他是用誠實的原則和真誠的動機開始事奉,唯獨專注基督的榮耀與尊貴,那麼他就是非常坦然的。在這裏,他把之前說的話用在後來他要給他施洗,天上要如此特別承認他的這位耶穌身上:這就是我曾說的。約翰沒有對他們說,他們中間很快就要出現這麼一個人,然後任由他們去把他找出來;而是在這件事上,他超越所有舊約的先知,特別指出這個人:「這就是他」,正是我告訴你們的那一位,我說的一切都要在他身上應驗。」那麼他說了什麼?

(1.) 他讓這位耶穌在前:那在我以後來的,按他出生和在眾人面前出現的時間來說在後的,成了在我以前的;那接續我傳道,訓練門徒的,是一位在各方面都更卓越的人;正如那後來的王或貴族是在為他開路的先行官或門役之前一樣。請注意,耶穌基督,他要被稱作至高者的兒子(路1:32),是在施洗約翰以前,他只被稱為是至高者的先知,路1:76。約翰是一位新約的牧師,但基督是新約的中保。請留意,儘管約翰是一位偉人,有極大的名和影響,他卻極願意讓他在前,這在前本是屬於基督的。注意,所有基督的牧師都一定要讓他和他的利益在他們自己和他們自己的利益之前,那些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腓2:21)的人,他們交帳時就有禍了。他是在我以後來的,然而卻在我以前。請注意,神按他的美意把他的恩賜賜給人,很多時候像雅各一樣把手剪搭過來,讓小的在大的之前。保羅遠超那些在他之前在基督里的人。

(2.) 他在這裏為此說了一個很好的理由: 因他本來在我以前,protos mou en —他是我的首先 ,或者,他對我來說是首先的 ;他是我的第一因,我的原本。首先是其中一個神的名字,賽44:6。他在我以前,是我的首先,[1.] 在資歷方面:他在我以前,因為他在亞伯拉罕以前,約8:58。不,他是在萬有之先,西1:17。我不過出自昨日,他是出於亘古。只是在那時,施洗約翰才來(太3:1),但是我們主耶穌,他的根源從亘古,從太初就有,彌5:2.。這證明基督的兩性。作為人,基督就他在眾人面前的顯現,是在約翰以後來的;作為神,基督是在他以前;除了因着永恆存在,否則他怎麼可能在他之前呢?[2.] 在權威方面;因為他是我的王;所以一些王被稱作首先;proton,「是他,為他的緣故,為服事他,我被差遣:他是我的主,我是他的工人和信使。」

II. 他現在再次轉回來講論耶穌基督,不能繼續講施洗約翰的見證,直到約1:19為止。約1:16和約1:14有明顯的關係,那裏說成了肉身的道 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在這裏,他讓我們不僅為此讚美,還為此感恩,因為從他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他為人受了供獻(詩68:18),好使他能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4:8。他充滿,好使他能充滿萬有(弗1:23),能充滿我們的府庫,箴8:21。他是滿溢的豐滿源泉: 我們都領受了。我們都,一些人認為這是指使徒說的。我們都蒙恩領受了這使徒的職分,這是恩典;為此作的裝備,這是真理。或者倒可以說,我們都,這是指信徒;凡接待他的人(約1:16),都從他領受了。留意,所有真信徒都領受了基督的豐富;最好,最偉大的聖徒不能離開他而活,最卑微,最軟弱的信徒可以靠他而活。這排除了驕傲的誇口,除了領受的,我們一無所有;叫使人為難的懼怕止息,除了我們可以領受的以外,我們一無所缺。讓我們看看我們領受了的是什麼。

1. 我們領受的是恩上加恩。我們從基督領受的,都可以用這一個字來總結,恩;我們領受的,ai charin —就是恩,如此大的恩賜,如此豐富,如此無價;我們領受的,不小於恩典;這是當強調的恩賜。這裏重複,恩上加恩;因為對這殿的每一塊石頭,以及殿頂的那石頭,我們都要高喊,恩典,恩典。留意,

(1.) 所領受的福。就是恩;神對我們的善意,神在我們裏面的善工。神的善意生出善工,然後善工讓我們可以得到更多他善意的表白。 正如水池從源頭的豐滿領受水,樹枝從根的豐滿領受汁液,空氣從日頭的豐滿領受光一樣,我們是從基督的豐滿領受恩典。

(2.) 怎樣領受的:恩上加恩:—charin anti charitos 。這句話很特別,許多解釋的人賦予它不同的含義,每一種解釋都可以用來說明基督恩典那測不透的豐富。恩上加恩,這說明了,[1.] 這恩是白白的。是為恩的緣故施恩;格勞秀斯(Grotius)就是這樣認為的。 我們領受恩典,不是因為我們的緣故(我們當明白這點),而是,「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這是按着恩典所得的恩賜,羅12:6。這是因着所給耶穌基督恩典的緣故而給我們的恩典。神大大喜悅他,所以在他裏面大大喜悅我們,弗1:6。 [2.] 這恩典的完全。恩上加恩,是恩典的豐富,恩典加在恩典之上(卡麥羅 Camero如此認為),一樣恩典疊在另外一樣恩典之上;正如以皮代皮,就是用皮膚代替皮膚,就是一個人一切所有的一樣,伯2:4。這是福分傾倒而出,以致沒有地方可以裝載,是豐盛的救恩:一樣恩典是更多恩典的保證。約瑟 — 他要加增。它如此豐滿,以致被稱為是神一切所充滿的,是充滿我們的。只要我們不願讓自己心裏缺乏,我們在基督的恩典中就沒有缺乏。[3.] 這恩典是發揮作用的。恩上加恩,是為促進,加深恩典而賜恩。我們自己當運用恩典;為行事有恩慈而要有蒙恩的習慣。恩典是應當用來服事他人的;施恩的保證是要我們恩慈行事:恩典是應當用來做買賣的銀子。使徒蒙恩(羅1:5;弗3:8),為讓他們傳遞這恩,彼前4:10。[4.] 新約的恩典代替,取代舊約的恩典:伯撒(Beza )這樣認為。後面的(約1:17)證實了這意思;因為舊約有恩典的預表,新約有恩典的實在。舊約時存在着恩典,那時有福音被傳講(加3:8);但那恩典被接替,我們有福音的恩典接替它,是那極大的榮光,林後3:10。現在恩典的顯現是更加清晰,恩典的施與是更大大豐富;這是恩典代替恩典。[5.] 這是恩典加增和繼續。恩上加恩,就是一樣恩典去提高,確立,完全另外一樣恩典。我們被改變成神的形狀,是榮上加榮 ,是從榮耀恩典的一種程度上升到另外一種程度,林後3:18。那些得着真恩典的人,得到這恩,是為要得到更多的恩典,雅4:6。當神賜下恩典的時候,他說,接受它,這是部分;因為他應許了,必要成就。[6.]這表明了聖徒身上的恩典是和那在耶穌基督里的恩典相符一致的;克拉克先生如此認為。恩上加恩,就是我們裏面的恩典回應那在他裏面的恩典,就像蓋在蠟上的印記每一線條都回應那印章一樣。我們從基督那裏領受的恩典,把我們變成主的形狀(林後3:18),他兒子的模樣(羅8:29),那屬天的形狀,林前15:49。

2. 我們已經領受了 恩典和真理,約1:17。他已經說了(約1:14),基督是 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現在,在這裏他說,恩典和真理是由他臨到我們的。從基督,我們領受恩典;這是他樂意撥動的琴弦,他不能不不說。關於這恩典,在這節經文中他繼續觀察到兩件事:— (1.) 它勝過摩西律法: 律法本是藉着摩西傳的,它榮耀地顯明了神對人的旨意,以及他對人的美意;但是基督的福音是對責任與幸福清楚得多的彰顯。那藉着摩西傳下來的,完全是令人懼怕,威脅人的,連帶着刑罰,是不能賜生命的律法,讓人大大懼怕(來12:18);但是那由耶穌基督賜下的,是另外一種性質;它有律法一切對人有益的功用,但沒有懼怕,因為這是恩典:恩典教導人 (多2:11),恩典作王,羅5:21。它是一條律法,但是是醫治的律法。福音的特徵是愛引發的親愛,而不是律法和咒詛的威懾。(2.) 它和真理的聯繫:恩典和真理。在福音里,我們看到最大真理的顯明,這些真理是我們當用悟性加以接受的,我們也看到最豐富的恩典的顯明,這是我們當用意志和感情加以接受的。這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這就是說,這是恩典和真理。恩典的傳與是真誠的,我們可以全心依靠;這傳與是認真的,因為這是恩典和真理。這是恩典和真理,這是指着藉着摩西傳的律法說的。因為這是,[1.]所有舊約應許的實現。在舊約我們經常發現恩典和真理是連在一起的,就是按着應許的恩典;所以在這裏,恩典和真理表示按着應許的恩典。見路1:72;王上8:56。 [2.] 這是所有舊約預表和影子的實體。在神為以色列設立的命令,以及發生了的,和以色列相關的神的護理中,都有關於恩典的事;但它們只是那將要來的美事的影子,這美事就是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帶來給我們的恩。他是那真正的逾越節羔羊,那真正的代罪羔羊,那真正的嗎哪。他們有預表的恩典,我們有在那一位身上表現出來的恩典,就是恩典和真理。恩典和真理來,egeneto —被成就,這和約1:3用的,關於基督造萬有詞是同一個詞。只有摩西使律法為人所知,但是成就這恩典和真理,以及對它們的表明,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這是由他成就的,正如起初世界由他成就一樣;由他,這恩典和真理就有了。

3. 我們從基督那裏領受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給我們的對神清晰的啟示(約1:18):他已經向我們 表明神,神是從來沒有人看見過的。這是由基督來的恩典和真理,對神的認識,與他相識。請留意,

(1.) 所有其他表明都是不足夠的: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這表明,[1.] 神的本性是屬乎靈的,肉眼是不得見他的,他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神,提前6:16。所以我們需要因信而活,藉着信,我們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來11:27。 [2.] 神在舊約關於他自己的啟示,和他通過基督所作的啟示相比,是非常簡單,不完全的: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就是說, 在基督道成肉身之前,人看見神,知道神,和現在看見,知道的相比,根本算不得什麼;生命和不死比從前得到清晰得多的顯明。[3.] 舊約沒有一位先知,能像我們的主耶穌一樣,是如此有資格向人子顯明神的心意和旨意,因為他們從來看見過神的,是一個也沒有。摩西見過耶和華的形像(民12:8),但被告知他不能看見他的面,出33:20。但這向我們舉薦基督神聖的信仰,這信仰是由曾經看見過神,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明白他的心意的那一位創立的。

(2.) 從福音的創始者,可以證明福音顯明是完全充分的: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在此留意,

[1.] 他是多麼適合作此表明,在每個方面都有資格這樣做。他,唯有他,是 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啟5:9。因為首先,他是那獨生子;有誰像子如此知道父?或者在誰裏面能比在子裏,父更為人所知?太11:27。他與父同質,所以人看見了他,就是看見了父,約14:9。僕人是不應該像子那樣,如此明白主人所作的事的,約15:15。摩西是忠心的僕人,但基督是子。第二,他是 在父懷裏。從亘古他就在父的懷裏。當他在這地上的時候,作為神,他仍是在父的懷裏,他升天的時候,他是回到父懷裏。在父懷裏:就是,1. 在他特別的愛的懷裏,是他所親愛,是他所喜悅的,總是為他所愛。神所有的聖徒都在他手中,但他的兒子是他在懷裏,有同一個本性和本質,所以是在最高的程度上在愛中為一。2. 在他隱秘旨意的懷裏。正如在父和子之間有互相滿足,同樣他們之間有互相了解(太 11:27);沒有人比他更合適把神顯明出來,因為沒有人像他一樣明白他的心意。我們說我們最隱秘的心意是藏在我們懷裏(in pectore);基督明白父懷裏的旨意。眾先知像學生一樣坐在他腳前;基督像朋友一樣,躺在他懷裏。見弗3:11。

[2.] 他是多麼自如地把這顯明出來:他表明。將他的「他」是原文沒有的。他已經表明了人從來沒有見過或知道的關於神的事情;這事情不僅是神隱藏的,還是隱藏在神里的(弗3:9),exegesato — 這表明的是一種明白,清楚和完全的發現,不是通過一般和讓人猶豫不定的暗示,而是通過具體的說明。活人現在能知道神的旨意和拯救之道。這就是那由耶穌基督來的恩典和真理。


約1:19-28

19約翰所作的見證,記在下面: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裏,問他說:「你是誰?」20 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21 他們又問他說:「這樣你是誰呢?是以利亞嗎?」他說:「我不是。」「是那先知嗎?」他回答說:「不是。」22 於是他們說:「你到底是誰?叫我們好回復差我們來的人。你自己說,你是誰?」23 他說:「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以賽亞所說的。」24 那些人是法利賽人差來的。 25 他們就問他說:「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什麼施洗呢?」26 約翰回答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27 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28這是在約旦河外,伯大巴喇約翰施洗的地方作的見證。

在這裏我們有約翰的見證,是他給那些從耶路撒冷被差來審問他的使節的。在這裏請留意,

I. 那些差人到他這裏來的人是誰,那些被差來的人是誰。1. 差人到他這裏來的是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召集的大公會,或高等法院的人,是猶太教會的代表,他們管轄所有和信仰相關的事情。有人可能會想,那些是學問的源頭,教會的領路人的人,藉着書本,應該對那世代認識如此之深,以致知道彌賽亞近了,所以此時應當認識那是他先鋒的這一位,快快接受他;但他們不是這樣做,反而派人去盤問他。世俗的學問,榮耀和權能,很少能讓人的思想去領受神的光的。2. 被差的人是,(1.)祭司和利未人,很有可能是公會的成員,有學問, 穩重和有權柄的人。施洗約翰本人是屬亞倫後裔的一位祭司,所以除了祭司以外,任何其他人等來審問他都是不合適的。關於約翰的事奉,聖經預言它必要潔淨利未人(瑪3:3),所以他們忌恨他和他的改革。(2.) 他們像法利賽人一樣,驕傲,自以為義,以為他們不需要悔改,所以無法忍受一個以傳悔改的道為己任的人。

II. 他們來有什麼任務;是問關於約翰和他的施洗的事。他們不是叫約翰到他們那裏起,很可能因為他們懼怕百姓,免得與約翰一處的百姓被激怒起來反抗,或者免得與他們在一處的百姓認識他;他們想,最好還是讓他擋在遠處。他們問關於他的事,1. 為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正如雅典的人詢問有關保羅教訓的事情,是因為它很新奇的緣故,徒17:19-20。他們對自己如此驕傲自欺,結果悔改的教訓對他們來說成了古怪的教訓。2. 為表現他們的權柄。他們以為,當他們叫那眾人以為是先知的那一位來交代,在他們的會前審問他的時候,他們看起來很偉大。3. 如果他們找到任何藉口,他們就要壓制他,不讓他說話;因為他們嫉妒人對他日益增長的興趣,而他的事奉既不與他們長久生活在其中的摩西律法時代相符,也不與他們對彌賽亞國度的觀念一致。

III. 他給他們怎樣的回答,以及他關於他自己和他的施洗的陳述,在兩方面他都見證基督。

1. 關於他自己,以及他自稱自己是誰。他們問他,你,你是誰?約翰在這世界上的出現是令人驚奇的。他住在曠野,直到他向以色列顯現的日子。他的靈,他的行事為人,他的教訓,其中都有一些東西,是讓人不得不尊敬,贏得人的尊敬的;但是他不像那些引誘人的一樣, 妄自尊大 。他更努力行善,而不是顯大;所以不說任何關於他自己的事,直到他按着律法被盤問為止。那些為基督說得最多的人,是說自己說得最少,他們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嘴唇,在表彰他們。他回答他們的盤問,

(1.) 消極方面。他不是某些人以為他是的那位偉大者。神忠心的見證人更警惕不恰當的尊敬,勝過對付不公義的蔑視。保羅寫信強烈反對那些過分看重他,並且說,「我是屬保羅的」那些人,就像他強烈反對那些輕視他的人一樣,他說他在那些人面前是軟弱的,當他被人稱作是神的時候,他就撕裂他的衣服。 [1.] 約翰否認他自己是基督(約1:20):他 明說:「我不是基督。」,基督是此時人盼望,等候的。留意,基督的工人必須記住,他們不是基督,所以不可篡奪他的權柄和特權,或者取過只是歸於他的讚美,歸自己所有。他們不是基督,所以不可對神的產業作威作福,或者假裝可以轄治基督徒的信心。他們不能生出恩典與平安;他們不能光照人,使人歸正,復活,給人安慰,因為他們不是基督。留意這裏是怎樣強調論到約翰的事情的:他 明說,並不隱瞞,明說;這表明他提出這反對聲時的強烈反應與堅持。注意,對於那讓人驕傲,取過那不屬於我們的榮耀歸給我們自己的試探,我們應當大大努力和熱切加以抵擋。當約翰被人認為是彌賽亞時,他不是用「如果百姓願意受騙就由得他們吧」的態度加以默許,而是公開,莊重,沒有一絲含糊地明說,「我不是基督」 ; hoti ouk eimi ego ho Christos —我不是基督,我不是;另外一位近了,他是基督,但我不是。他否認自己是基督,這被稱作他的明說,承認基督,而不是否認基督。留意,那些謙卑,讓自己降卑的人,就是這樣承認基督,把榮耀歸給他;但是那些不願意否認自己是基督的人,實際上就是否認基督,[2.] 他不承認自己是以利亞,約1:21。猶太人期望以利亞這個人從天上回來,住在他們當中,以此應許他們極大的事情。他們聽到約翰的品格,教訓和施洗,留意到他的出現就像從天而降一樣,就在以利亞被接上天的同一個地方出現,他們很容易就把他當作是這位以利亞,這就毫不奇怪了;但他連這尊榮也不予承認。他確實是以以利亞的名發預言(瑪4:5),他是帶着 「以利亞的心志能力」來(路1:17),就是那將要來的以利亞(太11:14);但他不是以利亞本人,不是坐着火的戰車上天的那位以利亞,因為以利亞是在基督變相時與基督相見的。他是神應許的以利亞,不是他們愚昧做夢以為的以利亞。以利亞確實已經來了, 人卻不認識他(太17:12);他也不向他們顯明自己是以利亞,因為他們答應自己這麼一位以利亞,是神從來沒有應許給他們的。[3.]他不承認自己是那位先知,也不承認自己是先知。第一,他不是摩西說的,耶和華要從他們弟兄中間興起 像他的那位先知。如果他們是這個意思,他們不需要問這個問題,因為那位先知不是別人,正是彌賽亞,而他已經說了,我不是基督。第二,他不是他們期待,希望的這麼一位先知,像撒母耳和以利亞,以及先知中的其他人一樣,會幹預公眾事物,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人的軛。第三,他不是那從死里復活的古時先知中的一位,他們期待有一個這樣的先知在以利亞之前來,正如以利亞在彌賽亞之前來一樣。第四,儘管約翰是一位先知,是的,他比先知更大,然而他得到的啟示,不像舊約先知得到啟示那樣,是通過異夢和異象;他的使命和工作是另外一種性質,屬於另外一個時代。如果約翰說他是以利亞,是一位先知,他說的可能沒錯;但是神的工人無論在何種光景,都要最小心表明他們自己,好使他們不確認百姓任何的錯誤,特別的是,他們不可給任何人機會,看他們超過當看的。

(2.) 積極方面。被派來審查他的人堅持要一個正面的答覆(約1:22),用差他們來的人 的權柄敦促他,他們想他是應當尊重這些人的:「告訴我們,你到底是誰?不是我們可以相信你,受你的洗,而是我們可以 回復差我們來的人,免得別人說我們被差來作傻事。」約翰被人看作是一個真誠的人,所以他們相信,他不會逃避問題含糊作答,而是公平,光明磊落,清楚回答一個清楚的問題: 「你自己說,你是誰?」他確實回答了, 「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的。」留意,

[1.] 他用聖經的話作答,為了表明聖經在他身上應驗了,他的職事有神的權柄支持。聖經對事奉這職分所說的話,那些受這崇高呼召的人應當經常思想,他們一定要看自己如神的話語對他們所言的,只能這樣看自己。

[2.] 他用非常謙卑,謹慎,舍己的話作答。他選擇把那節不是表明他的尊貴,而是他的責任與依靠,把他說得很微小的經文用在自己身上:我是那聲音,仿佛他vox et præterea nihil—僅僅是聲音而已。

[3.] 他對自己作了如此的介紹,好使這對他們有益,可以激發,喚醒他們來聽他的話;因為他是那人聲(見賽40:3),警告的聲音,指教人的清楚的聲音。牧師只不過是聲音,工具,藉着他們,神樂意傳達他的心意。保羅和亞波羅,除了是信使還是什麼呢?留意,第一,他是一把人聲。從前百姓因着那讓他們顫抖的雷鳴聲音,極其響亮的號角聲而預備領受律法;但他們是因着一個像他們自己一樣的人的聲音, 「微小的聲音」,就像在其中神臨到以利亞的聲音一樣,王上19:12,被預備,領受福音。第二,他是那喊着說的人的聲音,這表明,1. 他呼籲人悔改時的熱切和堅持不懈;他大聲喊叫,並不止息。牧師一定要像大發熱心的人那樣傳道,他們自己一定要受他們希望感動別人的事情所感動。在傳道人嘴唇之間就結冰的話,是不大可能融化聽眾的心的。 2. 他公佈他傳的教訓,他是那喊叫的聲音,好使各等人可以聽到,留心。 智慧豈不呼叫?箴8:1。第三,這聲音是在曠野喊叫;在一個安靜和孤獨的地方,離開世界的喧囂和它工作的繁忙;我們越離開世俗之事的動盪,我們就越預備好聽神的話。第四,他喊叫的是,「修直主的道路」;就是說,1. 他來糾正人對神的道路的錯誤觀念;肯定的是,神的道路是正道,但是文士和法利賽人,用他們對律法敗壞的曲解,已經把這些道路變成彎曲了。現在施洗約翰呼籲百姓回歸原本的規矩。 2. 他來預備百姓,讓他們願意接受、接待基督和他的福音。這就像一位君王或偉人的先行官,大喊讓路。注意,當神來到我們這裏時,我們一定要預備好迎接他,讓主的話語自由運行。見詩24:7。 . 2. 這裏是他對他的洗作的見證。

(1.) 被差來的人對此所作的詢問: 「你既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也不是那先知,為什麼施洗呢?」約1:25。[1.] 他們很容易就明白,施洗被用作一種聖禮或禮儀,是合適、恰當的,因為猶太教會已經把它和割禮一道用作接納改信之人加入教會的禮儀,代表潔淨他們脫離他們從前光景的污染。這記號也被用在基督教會中,這是更合理的。基督沒有樹立新奇的東西,他的工人也不應如此。[2.] 他們期望在彌賽亞的日子要用到它,因為應許它的是,那時將開一個泉源(亞13:1),用清水灑身,結36:25。人認為當基督,以利亞和那先知來潔淨一個被污染的世界時,他們會施洗,這是當然的。神的公義淹沒舊世界,讓它落在它的污穢中,但是神的恩典作了供應,潔淨這個新世界脫離它的污穢。[3.]所以他們想知道,約翰是憑什麼權柄施洗。他否認自己是以利亞,或 那先知,就讓自己落在這進一步的盤問中, 你為什麼施洗呢?注意,人用一個人的謹慎來對付他,加深他們的偏見,這並非新事;但人利用我們對自己卑微的看法,踐踏我們,這要比魔鬼利用我們對自己自大的看法,試探我們,讓我們去驕傲,把我們拉進他的定罪中好。

(2.) 對此他的說法,約1:26-27。

[1.] 他承認自己只是那外在記號的服事工人:「我是用水施洗 ,僅此而已;我不過是你們所見的,我所做的不過是你們所見的,除了施洗約翰,我別無其他稱號,我不能把它代表的恩典加給人。」保羅小心,恐怕有人把他看高了,過於他們在他身上所看見的(林後12:6);施洗約翰也是如此。牧師不可抬舉自己高過主人。

[2.] 他把他們指到比他自己大的那一位那裏去,如果他們樂意,他是願意為他們這樣做,但他不能:「我是用水施洗,這是我使命的終極之處;除了帶領你們去到在我以後來的那一位那裏,把你麼交給他以外,我沒有別的可做。」留意,基督工人重大的工作就是指引所有人到他那裏,我們不是傳自己,而是主基督耶穌。約翰對這些派來的人所說的,和他對百姓所說的是一樣的(約1:15):「 這就是我曾說」的 。約翰的見證是不變的,是一致的,不像被風搖動的蘆葦。猶太公會嫉妒他在百姓當中的影響,但是他毫不害怕地告訴他們,有一位在門口,要超越他。第一,他告訴他們,現在此時基督在他們中間:現在, 「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基督站在普通人中間,是他們的一員。留意,1. 極多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這世界上是隱藏起來的;默默無聞常常是真正優秀的份。聖徒是神所隱藏的人,所以世人不認識他們。2. 神自己有時比我們以為的與我們更接近。「耶和華真在這裏,我竟不知道。」 他們定睛注視,盼望彌賽亞:看,他在這裏,或在那裏,而神的國度已經臨到,已經在他們中間,路17:21。第二,他告訴他們,基督在他自己之上 :他「在我以後來」,卻是「在我以前」。這話他以前曾經說過;他在這裏補充說:「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我不配與他相提並論;自認去盡關於他的最卑微職份,這榮譽太大,是我不能擔當的。」撒上25:41。那些基督對他們顯為寶貴的人,看對他的服事,即使是當中最被人看不起的,也是他們的榮耀。見詩84:10。如果像約翰這樣偉大的人也看自己不配與基督相近的榮耀,那麼我們該看自己是何等不配呢!在這裏,人可能會想,這些大祭司和法利賽人,有了關於彌賽來臨到的提示,應當現在就問這位優秀之人是誰,在哪裏;除了這位已經告知他們這總體指示的人,有誰更可能會告訴他們這些事情呢?不,他們並不認為這和他們的要做的事,要關心的有任何關係;他們來是騷擾約翰,而不是從他那裏領受任何的教訓:所以他們的無知是故意的;他們本可以認識基督,但他們不願意。

最後,所看的是這一切事情發生的地方: 在約旦河外,伯大巴喇的地方,約1:28。伯大巴喇意思是通行之處;有人認為它正是以色列人在約書亞指揮下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的那地方;在那裏耶穌基督開了進入福音光景的道路。它離耶路撒冷極遠 ,在約旦河外;這可能是因為他在那裏所行的,最不會冒犯政府。亞摩斯一定要去到鄉間發預言,而不是靠進王宮;但耶路撒冷竟然把那屬乎她平安 的事情遠推在外,這真令人傷心。他在他施洗的同一個地方作這宣告,好使所有參加他的施洗的人可以作此事的見證,沒有人可以說,他們不知道他是誰。


約1:29-36

29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裏,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30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 』31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32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佛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 33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34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 35 再次日,約翰同兩個門徒站在那裏。36 他見耶穌行走,就說:「看哪!這是神的羔羊。」

在這些經文中,我們看到約翰對耶穌基督所作見證的記載,這是他對跟從他的他自己的門徒所作的見證。基督一受洗,他就立刻被快快帶進曠野,要受到試探;他在那裏停留了四十天。他不在的時候,約翰繼續給他作見證,告訴百姓有關他的事情;但現在,他終於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裏,耶穌是從曠野受試探後回來的。那場爭戰一結束,基督就立刻回到約翰這裏,當時約翰正在傳道和施洗。基督受試探,是為我們作榜樣,給我們鼓勵;這教導我們,1. 受試探光景的苦難,應當讓我們緊守神的律例;進到神的聖所,詩73:17。我們與撒但相爭,這要使我們一定要與聖徒緊密相通:兩人總比一人要好。2. 得勝光景的尊榮,不可使我們脫離神的律例。基督已經勝過撒但,已經有天使來服侍他,然而,在這一切之後,他又回到約翰傳道和施洗的地方。只要我們還在天堂的這一邊,不管在這地上,在任何時候,我們得到神恩典何等的眷顧,我們仍要緊守蒙恩典與安慰的一般手段,在它們當中與神同行。在這裏約翰給基督作了兩個見證,但這兩個見證是彼此吻合為一的。

I. 這裏有他第一天看見基督從曠野來時給他作的見證;在此處他見證了基督四樣事情,是他親眼看見的: —

1. 他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在這裏讓我們認識到,

(1.) 耶穌基督是神的羔羊,這表明他是那極大的祭物,藉此作為贖罪祭獻上,是為罪的緣故,以及使人與神和好的緣故。在所有律法之下的祭物中,他選擇了獻上的羔羊為代表,不僅因為羔羊是溫順的象徵,基督一定要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賽53:7),這還有特別所指,[1.] 這是指每天的獻祭,是每天早晨和黃昏獻上,天天獻上的,這總是一隻羔羊(出29:38),這是基督的預表,預表基督是永遠的贖罪祭,他的血仍在說話。[2.] 這是指逾越節的羔羊,這羊的血,灑在門框上,保證以色列人不受那滅命天使的打擊。基督是我們逾越節的羔羊,林前5:7。他是神的羔羊;他是由他設立的(羅3:25),他是奉獻給他的(約17:19),他被神接納,是他所喜悅的。那落在作為贖罪祭獻上的羊身上的鬮,被稱為 歸與耶和華的拈鬮(利16:8-9);同樣,作為贖罪祭為罪獻上的基督,被稱為是神的羔羊。

(2.) 耶穌基督,作為神的羔羊,是 除去世人罪孽的。這是他的使命;他顯現,是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來9:26。施洗約翰呼籲百姓為他們的罪可以得赦免而悔改。在這裏,他表明這罪是如何得赦免,人應當期望靠這罪得赦免,我們盼望我們悔改,我們的罪就得赦免的根據是什麼,儘管我們的悔改並不能贖罪。我們有的這盼望的根據就是 - 耶穌基督是神的羔羊。[1.]他除去罪孽。他,作為神人之間的中保,除去那冒犯神的聖潔,毀滅人的幸福的東西,這是最要緊的。他來,首先,為要通過他死的功德,除去罪的定罪,撤銷判決,掉轉對罪人的公權褫奪,這些是人類落在其中的,通過赦免之舉,所有悔罪順服的信徒都能得到這益處。第二,為要藉着他恩典的靈,除去罪的權勢,讓它不能轄制人,羅6:14。基督作為神的羔羊,用他自己的血洗淨我們,讓我們脫離我們的罪;這就是說,他既稱我們為義,又使我們成聖:他除去罪孽。他ho airon —正除去世人的罪孽,這表明這不是一次,而是持續的作為;除去罪孽,這是他不斷的工作和職分,這是如此一件時間裏的工作,它絕不會完成,直到時間不再有了為止。通過他的血在天上持續的代求,他的恩典在地上持續的作用,他總是在除去罪孽。[2.] 他除去世人的罪孽;為所有悔改,相信福音的人買贖到赦免,不管他們是屬於哪一個國家,民族或語系。律法下的獻祭只是指着以色列的罪說的,為他們贖罪;但是神的羔羊獻上,是作普天下人的罪的挽回祭;見約壹2:2。這是鼓勵我們的信心的;如果基督除去世人的罪,那麼為什麼不是除去我的罪的呢?基督用他的大力打擊罪的大軍的主力部分,擊打全世界都臥在其下的那邪惡的根,為要把它推翻。神在他裏面,使世人與他自己和好。[3.] 他通過把罪取過來,放在自己身上,把罪除去。他是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他為我們背負罪,所以背負它,使罪與我們遠離;他背負多人的罪,就像那代罪的羊,以色列的罪加在它的頭上,利16:21。 神原本可以除去罪人,以此除去罪,就像他除去古時世界的罪一樣;但他讓他的兒子為我們成為罪,以此找到一種廢除罪,卻存留罪人性命的方法。

(3.) 我們的責任就是用信心的眼睛,看這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看他除去罪,讓這加增我們對罪的仇恨,與之反對的決心。讓我們不要緊緊抓住那神的羔羊來除去的東西不放:因為基督不是要除去我們的罪,就是要把我們除去。讓這加增我們對基督的愛,他愛我們,用自己的血洗去我們的罪惡,啟1:5。神喜悅從我們這裏除去的,不管是什麼,如果他是籍此除去我們的罪,我們就有理由感恩,而沒有理由抱怨。

2. 這就是他曾說過的那一位(約1:30-31):這就是他,我現在指出的這個人,你們看見他站在那裏,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請留意,(1.) 約翰得到的這尊榮勝過所有的先知,就是他們論到他,是將要來的那位,他看見他,是已經來了。這就是他。他現在看見他,他看見他,就在近日,民24:17。現在的信心和將來的看見之間有這樣的分別。現在我們愛那我們看不見的他;那時我們就要看見我們心所愛的,我們要看見他,說,這就是我曾說的,我的基督,我的一切,我所愛的,我的朋友。(2.)約翰稱基督是一位,一個人,有一位在我以後來 —aner, 一位強人:就像那人,枝子,或神右手的人。(3.)他指的是他從前自己說到關於他的事:「這就是我曾說」的。留意,那些曾經說過基督最榮耀之事的人,絕沒有任何理由收回這些話,而是他們越認識他,他們就越確信他們對他的評價。約翰仍和從前一樣輕看自己,看重基督。儘管基督沒有帶着任何外在的浮華和盛大顯現,然而約翰卻不恥承認,「這就是我曾說」的,他是「在我以前」。約翰必須要把他指給眾人看,否則他們不可能相信,這如此卑微的人,竟是約翰如此大為傳揚的那一位。(4.) 他申辯,反對任何他與這位耶穌聯盟或合謀的說法:「我先前不認識他。」儘管他們之間有某種親屬關係(伊利莎白是童貞女馬利亞的親戚),然而他們互相根本不相識;在約翰看見耶穌來接受他的洗之前,他自己並不認識他。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同:約翰在曠野里度日,孤獨一人;耶穌在拿撒勒,與人交往。他們之間沒有聯繫,沒有見面,好讓事情可以顯為完全是在上天的指引和安排之下,而非他們任何人為的計劃或協商。因此他否認有任何的合謀,以及其中任何的偏袒和險惡動機;人不可以為,他是作為朋友照顧他,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友情,並不相熟。不,因為他不認識他,所以他不可能心存偏見,說他的好話,除了他從天上領受的之外,他不能說任何關於他的事情,他也是這樣申訴的,約3:27。注意,那些受教,相信、承認他們未曾見過的那一位的人,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5.) 約翰事奉和施洗的重大目的是向人介紹耶穌基督。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所以「我用水施洗」。留意,[1.] 儘管約翰憑相貌不認識耶穌,但他卻知道他要被顯明出來。注意,對於我們不完全認識其本質和目的的事,我們卻可以加以肯定。我們知道天上的福氣是顯明給以色列人,但卻不能對此加以描述。[2.] 約翰在大體上確信基督要顯明,這就幫助他努力,堅定完成他的任務,儘管對於細節他並不清楚:「如今我」 。事情雖不能見,只要我們肯定它們的實在,這就足以讓我們快快去盡責。[3.]神一步步向他的百姓啟示他自己。一開始,約翰對於基督的事情,只是知道他要被顯明而已;他相信這點,就來施洗,現在他蒙了眷顧,得以見他。那些憑着神的話語,相信那他們眼不能見之事的,很快就要看見他們現在所信的。[4.] 神話語和聖禮的工作目的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帶領人到基督這裏來,讓他越來越顯明。[5.] 用水施洗為基督的顯明開了路,因為它表明我們的敗壞和污穢,代表我們被他洗淨,他是那 開了的泉源。

3.他就是 聖靈彷佛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的那一位。為了證實他對基督的見證,他在這裏斷言他施洗時異乎尋常的顯現,神親自藉此見證他。這是關於基督使命相當有力的證明。在這裏,為了使我們確信此事的真實,我們被告知(約1:32-34),

(1.) 施洗約翰看見此事:他作見證;不是把它當作故事來講,而是嚴肅證實此事,有作見證的一切嚴肅和莊重。 他起誓說: 「我曾看見聖靈,從天降下。」他對此起誓:「我曾看見聖靈,從天降下。」 約翰不能看見聖靈,但他看見那是聖靈標記和代表的鴿子。聖靈現在臨到基督身上,是為他的工作裝備他,也是把他向世人顯明。基督被人留意,不是因着有一頂冠冕降在他身上,或者通過變像,而是通過聖靈像一隻鴿子降在他身上,預備他去做他的工作。就這樣,給使徒作的第一個見證就是聖靈降在他們身上。神的兒女因他們所蒙的恩典得到顯明;他們的榮耀是為他們將來的光景存留的。留意,[1.] 聖靈從天降下,因為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2.] 他像鴿子降下 — 鴿子代表虛心,溫和和馴良,這使他適合教導。鴿子帶來和平的橄欖枝,創8:11。[3.] 降在基督身上的聖靈住在他身上,如預言的那樣,賽11:2。聖靈不是像感動參孫那樣,在某些時候才感動他(士13:25),而是全時間的。聖靈加給他,是沒有限量的;聖靈總是在他身上,這是他的特權,好使他沒有任何時候會不夠資格做他自己的工作,或者沒有裝備去供應那些尋求他施恩的人。

(2.) 他被告知等着看此事,這是大大增強了證據,約翰肯定他看見聖靈降在他身上的那一位就是神的兒子,這不是僅僅出於約翰的臆測;這而是神預先賜給他,神設立的記號,藉此他能確知此事(約1:33):「我不認識他」。他大大堅持這點,除了通過啟示,他並不比其他人更認識他。但 「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 ,給了我這個記號,「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 [1.] 在這裏,請看約翰進行他的事奉和施洗,是有何等確鑿的根基,使他能帶着各樣想像得到的安心繼續他的工作。第一,他不是沒有奉差遣就奔跑:神差他施洗。他所做的,是有從天上而來的授權。當一位牧師的呼召很清楚的時候,他的安慰是確定的,儘管他的成功並不總是如此。第二,他不是徒然奔跑;因為當他奉差遣來用水施洗時,他被神指引去到用聖靈施洗 的那一位那裏。在這樣的認識下,施洗約翰得到教導,要等候那位將賜他呼籲百姓要行的悔改和相信,繼續並完成他現在立下根基的那有福建築的基督。請注意,基督的牧師在施行外在聖禮時,他們所屬的那一位能施與這些聖禮代表的恩典,就把生命,靈魂和能力注入他們的事奉當中,能把他們向人的耳朵說的話向人心訴說,能向他們對着發預言的枯骨吹氣,這就使他們大得安慰。[2.] 請看他有什麼樣的確定根基,能指出哪一位是彌賽亞。神之前已經給他一個記號,就像給撒母耳關於掃羅的記號一樣:「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這不僅防止有任何錯誤,還讓他勇敢作見證。當他得着這賜給他的確據時,他可以帶着確據說話。當約翰在這之前被告知這點時,他的期望不可能是別的,只能是被大大提升;當發生的事完全應驗預言時,他的信心只能得到大大確立:記這些事,是要叫我們信。

4. 他是神的兒子。這是約翰見證的結論,是所有細節的中心,是quod erat demonstrandum,顯明的事實(約1:34):「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神的兒子。」 ) (1.) 所確立的事實就是,「這是神的兒子。從天上而來的聲音宣告,約翰聽從,不僅他要帶着一種屬神的權柄用聖靈施洗,他還有一種屬神的本性。耶穌是神的兒子,這是基督教獨特的信條(太16:16),這裏是首次它被闡明出來。(2.) 約翰對此的見證: 「我看見了,就證明。」 不僅我現在可以證明,而且我一看見,就證明。請留意,[1.] 他看見的,他快快證明,就像他們一樣,徒4:20: 「我們所看見的,不能不說。」[2.]他證明的,是他看見的。基督的見證人是親眼目睹的見證人,所以更值得相信:他們不是道聽途說就發言說話,彼後1:16。

II. 這裏是再次日約翰對基督的見證,約1:35-36。在當中我們留意,1. 他抓住各樣出現的機會,引導人到基督那裏: 約翰站在那裏,他見約穌行走。看來約翰現在是退下,離開眾人,在和他的兩個門徒密切交談。注意,牧師不僅應該在他們公開的傳道中,還應該在他們私下的交談中見證基督,服事他的利益。他見耶穌在遠處行走,卻沒有親自去到他那裏,因為他要迴避任何可能讓人會有絲毫懷疑共謀的事情。他見耶穌 -emblepsas;他定睛看,注目在他身上。那些要帶領其他人到基督這裏來的人,他們自己必須勤奮、常常注視他。約翰之前曾經見過基督,但現在是看着他,約1:1。 2. 他重複了前天他對基督所作的相同見證,儘管他本來是可以再講關於他的其他一些重大真理;但這樣,他就表明他的見證是一致和連貫的,他自己是前後一致。 他的教訓在私下和在眾人面前是一樣的,就如保羅的情形一樣,徒20:20-21。我們聽到的再重複一次,這是好事,腓3:1。基督為除去世人的罪所作的犧牲,這應當被所有忠心的牧師特別加以強調:基督,神的羔羊,基督並他釘十字架。3. 他是特別為和他站在一起的兩位門徒作這見證;他願意把他們交給基督,為此目的他讓他們聽到他給基督作的見證,好使他們撇下一切去跟從他,即使他們要把他撇下。這些門徒離他去到基督那裏,他並不認為這是失去了他們,就像老師並不認為他送去上大學的學生是失去的那樣。約翰召集門徒,並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了基督,為主預備他們,路1:17。他根本不是嫉妒基督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是他更渴望的了。謙卑大度的人,要給別人當得的稱讚,無需懼怕這樣就貶損了他們自己。我們的名聲,以及其他東西,不會因為我們把每一個人當得的歸給他而變得更少。

約1:37-42

37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就跟從了耶穌。38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着,就問他們說:「你們要什麼?」他們說:「拉比,在哪裏住?」(拉比翻出來,就是夫子。) 39 耶穌說:「你們來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裏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那時約有申正了。40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41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42於是領他去見耶穌。耶穌看見他說:「你是約拿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

在這裏,我們看到兩位門徒離開約翰去到耶穌那裏,他們當中一個人帶來了第三個人,這些是基督門徒中初熟的果子;請看,教會開始的時候是多麼微小,它的事為大之日有何等的拂曉。.

I. 安得烈和與他在一起的另外一位,就是施洗約翰指引他們到基督那裏的那兩個人,第37節。另外一位是誰,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有人認為是多馬,請比較約21:2;其他人認為他是約翰本人,他的作法就是努力隱藏他的名字,約13:23,以及20:3。

1. 這裏講的是他們願意去到基督那裏:他們聽約翰說基督是神的羔羊,他們就跟從了耶穌。很可能在前一天他們已經聽約翰說了同樣的事情,那時還不像現在,對他們產生這樣的效果;請看重複,以及私下個人溝通的好處。他們聽他說基督是神的羔羊,是除去世人罪孽的,這就讓他們來跟從了他。要一個被喚醒,有知覺的人來跟從基督,最有力,最佔上風的論據就是,是他,唯有是他,除去罪孽 。

2. 基督善意地留意他們,第38節。他們來到他背後,儘管他是背對他們,他卻很快覺察到他們,並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着。注意,基督早早留意到一個人對他一開始的舉動,以及邁向天堂的第一步;見賽64:5;路15:20。他不是一動不動,直等到他們求他允許他們和他說話,而是首先發言。在人和基督之間存在的交通中,開始交談的是他。他對他們說: 「你們要什麼?」 這不是在指責他們大膽闖到他這裏:他來尋找我們,從來不攔阻任何人來尋求他;而是相反,這是對他們善意的邀請,他看見他們害羞謹慎,就邀請他們與他相識:「來,你們有什麼要對我說?你們懇求的是什麼?你們有什麼要求?」留意,那些工作是教導人關於他們靈魂的事的人,應當是謙卑,溫和,人容易到他們面前的人,他們應當鼓勵那些來找他們的人。基督向他們發出的問題,是我們開始來跟從基督,我們自認相信他神聖信仰時,我們應該自問的問題:「你們要什麼?,我們的目的和心愿是什麼?」那些跟從基督,然而卻尋求世界,或者他們自己,或者人的稱讚的人,是在自欺。「我們在尋求基督的時候,我們要什麼?,我們是要一位夫子,王,使我們與神和好的那一位嗎?我們跟從基督的時候,我們是要神的眷顧和永生嗎?」如果我們在這點上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3. 他們謙虛問他的住處: 「拉比,在哪裏住?」(1.) 他們稱呼他是拉比,表明他們到他這裏來的目的是受教於他;拉比的意思是夫子,一位教導人的夫子;猶太人稱呼他們的博士,或者有學問的人作拉比。這個詞源自rab, multus,或 magnus,拉比,偉人,正如我們說的,一個裏面有很多東西的人。從來沒有一個拉比,是像我們主耶穌一樣的,他是如此一位大能者,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裏面藏着。那些到基督這裏來作他學生的人,一定要把他們交給他。約翰已經告訴他們,他是神的羔羊;這羔羊作為拉比,是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啟5:9。除非我們獻上自己,由他掌管指教,他就不會除去我們的罪。(2.)他們問他在哪裏住,表明了要更好了解他的願望。基督在這個地方是客旅,所以他們的意思是他住在哪一家客棧;因為他們希望在他所定的合適時間去聽他說話,從他那裏領受教訓;他們不願在時間不當的時候粗魯強迫他。那些跟從基督的人要有禮貌和好的風度,這是合宜的。 除此以外,他們希望比現在的順便簡短會面,可以從他那裏得到更多東西。他們決心把和基督交往作為一項工作,而不是順便的事情。那些和基督有一些相交的人,只會渴望,[1.] 與他進一步相交;他們跟從他,為要更認識他。[2.] 與他有固定的相交,可以坐在他的腳前,在他的教訓里。時不時到基督這裏來,這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與他同住。

4. 基督有禮邀請他們到他的住處: 耶穌說:「你們來看。」。對基督,對與他相交的良好願望,應當這樣得到對待。(1.) 他要請他們去他住的地方:我們越靠近基督,我們越看到他的美好與卓越。騙子與跟從他們的人保持距離,以此維持在他們中間的影響,但是基督希望讓跟從他的人來看,他們就尊重他,愛他:「來看我的住處多麼簡陋,我受的接待多麼糟糕,你們跟從我,不要期望像那些奉承文士和法利賽人,稱他們為拉比的人一樣,可以得着任何世上的好處。來看,如果你們要跟從我,你們就一定要計算代價的事情。」見太8:20。 (2.) 他邀請他們立刻來,不要拖延。他們問他在哪裏住,好在更方便的時候來聆聽他的教訓;但基督邀請他們立刻來看;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在這裏我們學習,[1.] 對別人來說,他們有好的心志時接待他們,這是最好;我們要趁熱打鐵。[2.] 至於我們自己,抓住現在的機遇,這是智慧: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林後6:2。

5. 他們歡喜並感恩(這是毫無疑問的)接受他的邀請: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裏住,這一天便與他同住。 如果他們拒絕這邀請,他們會更謙卑,更禮貌,卻得不到對他們的造就。(2.) 他們快快與他同去:他們就去看他在哪裏住。蒙恩的人歡喜接受基督滿有恩典的邀請,就像大衛一樣,詩27:8。他們沒有問他們怎麼可能和他一起住得下,而是放膽交託這個問題,將就他們能得到的。基督在哪就在哪,不管這是在哪,都是好的。 (2.)他們對他們看到的如此滿意,結果這一天便與他同住(「拉比,我們在這裏真好」 );他歡迎他們。這時約有申正了。有人認為約翰按照羅馬的計算方式記載時間,這是大約早上十點的時候,他們與他在一起,直到晚上;其他人認為他和其他福音書作者一樣,是按照猶太人的計算方法來算,那是下午四點鐘,那天晚上和接下來那一天,他們與他同住。萊福博士(Dr. Lightfoot)認為,他們和基督在一起的接下來那日是一個安息日,因為晚了,他們不能在安息日之前回到家裏。因為無論我們在哪,我們的責任都是想方設法儘可能多使我們得靈里的造就益處,以此來過安息日,所以那些藉着活潑操練信心,愛和敬拜,在安息日與基督相交的人是有福的。人子的日子,確實就是主日了。

II. 安得烈帶他的哥哥彼得到基督這裏來。如果彼得真是基督門徒中的頭一位,教皇黨人就是大肆宣揚了:他確實是後面才來,在恩賜上更大,但是安得烈得着首先與基督相識的榮耀,是把彼得帶到基督這裏來的工具。請留意,

1. 安得烈給彼得的信息 ,提示他要到基督這裏來。

(1.) 他找着他: 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門;他找着,這意味着他尋找他。西門和安得烈一起來受約翰的事奉和洗,安得烈知道在哪裏可以找着他。也許和他在一起的另外那位門徒與此同時去找他的某一位朋友,但安得烈行動最快: 他先找着西門,西門只是來聽約翰講,但所得的超過他的期望;他見到了耶穌。

(2.) 他告訴他,他們找到了誰:「我們遇見彌賽亞了。」。留意,[1.] 他謙卑說話,不是說,「我遇見」,把找到的榮耀歸給他自己,而是「我們遇見」,歡喜和別人分享此事。[2.] 他大大歡喜地說,得勝地說:我們遇見那重價的珠子,那真正的寶貝了;找到了,他就像那些得了大麻瘋的人一樣宣告這發現,王下7:9,因為他知道,和別人分享,他在基督里得到的不會因此變得更少。[3.] 他聰明地說話: 「我們遇見彌賽亞了。」,這比曾經說過的意味更多。約翰曾說,他是神的羔羊,神的兒子,安得烈把這和舊約的經文作比較,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得出結論,他就是神應許給先祖的彌賽亞,因為現在是時候滿足的時候。就這樣,他 思想神的法度,就比他的師傅更清楚講到基督的事情,詩119:99。

(3.) 他領他去見耶穌;他不要自己去教導他,而是領他去到源頭那裏,勸他到基督那裏去,引見他。這是,[1.] 對兄弟,他自己的兄弟真愛的表明,這裏是這樣稱呼他的,因為他對他來說,是非常親愛。注意,我們應當特別關心和努力,去求我們親屬的屬靈福祉;因為他們是我們的親屬,這就加多了向他們的靈魂行善的義務和機會。[2.] 他整天與基督來往的結果。留意,我們藉着蒙恩之道得益的最好證明,就是在這之後我們與人交往的敬虔和為神所用。從這看,安得烈跟從耶穌,是如此充滿了他,他曾在山上,因為他臉發光。他知道,在基督里有足夠的豐富給所有人,已經嘗到他恩典的滋味,他就不能歇息,直到他所愛的人也嘗到這滋味為止。注意,真美德恨惡獨佔,愛不會獨食。

2. 耶穌基督對彼得的接待,他並沒有因為他是受他弟兄影響而來,就不大歡迎他,約1:42。留意,

(1.) 基督用他的名字稱呼他: 耶穌看見他說:「你是約拿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彼得對基督來說,應該完全是一位陌生人,如果這樣,[1.]這證明基督第一眼看上去,沒有任何詢問,就能說出他和他父親的名字,這是基督的全知。 主認識誰是他的人,以及他們全部的情況。然而,[2.]這證明他屈尊俯就的恩典與眷顧,儘管彼得出身卑微,是 vir mullius nominis - 無名之人,他卻實實在在樂意並友好地直呼其名。神按摩西的名認識他,這表明他對摩西的眷顧,出33:17。一些人看到這些名字的意義:西門 — 順服,約拿— 鴿子。順服,如鴿子一般的靈,預備我們來作基督的門徒。

(2.) 他給他一個新的名字: 磯法。[1.] 他給他一個新的名字,這表明基督對他的眷顧。新的名字意味着某些極大的尊貴,啟2:17;賽62:2。這樣,基督不僅抹去彼得因卑微,默默無聞的身世而遭受的侮辱,還收納他入他的家,成為屬於他自己的人。[2.] 他給他的名字表明他對基督的忠心:「你要稱為磯法。」(希伯來文石頭的意思),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這是翻譯出來的,正如徒9:36, 大比大,翻希臘話,就是多加;前者是希伯來文,後者是希臘文,小鹿的意思。彼得天生的脾氣是倔強剛硬的,我想這就是基督稱他作磯法-石頭的主要原因。當後來基督為他禱告,叫他不至於失了信心,好使他向着基督自己可以堅定,與此同時命令他堅固他的弟兄,擺上自己去支持別人的時候,那時他就使他成為他在這裏稱呼他的 - 一塊石頭。那些到基督這裏來的人,一定要帶着牢固的決心,像一塊石頭,對他堅定不變,堅強牢固;靠着他的恩典,他們成了這樣的人。他說的, 你要堅固,這使他們成為這樣的人。在這裏,這並不證明彼得就是教會建立在其上的那特別,唯一的石頭,正如叫雅各和約翰半尼其,並不證明他們是唯一的雷子,或者就像把約瑟叫作巴拿巴,這並不證明他是唯一的 勸慰子一樣。

約1:43-51

43 又次日,耶穌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吧。」 44 這腓力是伯賽大人,和安得烈同城。45 腓力找着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 46 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 47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着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 48 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裏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 49 拿但業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50 耶穌對他說:「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51 又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我們在此看到主對腓力和拿但業的呼召。

I. 腓力是被基督親自直接呼召,不像安得烈是被約翰指示去到基督那裏,也不像彼得,是受到他兄弟的邀請。神有不同的方法,把他的選民帶回家,去到他自己那裏。但不管他使用何種手段,他卻不被任何一種拘束。1. 腓力是按一種先在的方式被呼召:耶穌遇見腓力。在我們對基督有任何尋求之前,他已經尋找我們,遇見我們。腓力這個名字源自希臘文,外邦人中多有使用,有人把這看作是此時猶太教會墮落,效法各國的一個標誌;然而基督卻沒有改變他的名字。2. 他是在又次日被呼召。看基督是多麼投入他的工作。當我們有為神要做的工時,我們一天也不可浪費。然而請留意,基督現在是一天呼召一兩個人;但是在聖靈被澆灌下來之後,一天就有數千人被有效呼召,這是應驗了約14:12。 3. 耶穌往加利利去呼召他。基督要尋見所有父賜給他的人,不管他們身在何處,沒有一個人會失落。4. 腓力被伴隨着「來跟從我吧」這句話的基督的大能呼召。請看真正基督教的本質;這就是跟從基督,把我們自己委身到他的言行舉止當中,留心他的舉動,跟從他的腳步。看他恩典的功效,這是他能力的杖。5. 我們告知,腓力是伯賽大人,安得烈和彼得也是,約1:44。這些偉大的使徒不是因他們的出生地得尊榮,而是把尊榮加給他們的出生地。伯賽大意思就是漁網之家,因為居住在那裏的主要是漁民;在那裏基督挑選門徒,他們要得到異乎尋常的恩賜的裝備,所以不需要學識這一般的優勢。伯賽大是一個邪惡的地方(太11:21),然而就在那裏,按着恩典的揀選,還存在着余民。

II. 拿但業被腓力邀請到基督這裏來,關於他,聖經講了很多。在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

1. 腓力和拿但業之間發生的事,看上去明顯是敬虔的熱心與軟弱的混雜,剛剛相信的人身上通常有這樣的事情,然而這卻是訪問錫安。在這裏,

(1.) 腓力帶給拿但業的大喜消息,約1:45。就像之前安得烈所作的,在這裏腓力也是如此,自己對基督有了一些認識,不顯揚那認識的香氣,就不歇息。腓力儘管自己是剛剛認識基督,卻走到一邊去尋找拿但業。留意,當我們有造就我們自己靈魂最好的機會時,即使就在此時,我們也一定要記住基督的話,施比受更有福,徒20:35,尋找機會去造就其他人的靈魂。腓力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在這裏留意,[1.] 因着剛認識基督,腓力是何等激動歡喜:「我們已經遇見我們如此經常談論,盼望,等候如此之久的那一位;最終,他來了,我們遇見他了!」[2.] 他如此熟悉舊約聖經經文,這對他是何等的優勢,這預備他的思想去接受福音的光,讓這光的進入變得容易得多: 「摩西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 自亘古以來,全然寫在神旨意冊上的,多次多方,部分被抄寫在神啟示的書上。在其中記錄了關於女人後裔,亞伯拉罕的後裔,示羅,像摩西的那位先知,大衛的那子孫,以馬內利,那人,那苗,彌賽亞君王的榮耀的事情。腓力研究了這些事,心裏裝滿了這些事,這使他快快地歡迎基督。[3.] 他在怎樣的錯誤和軟弱下努力:他稱基督是 拿撒勒人耶穌,而實際上他是出自伯利恆,他稱他是約瑟的兒子,實際上他只不過是他名義上的兒子。在信仰上初信的人會犯錯誤,時間和神的恩典要糾正這些。他說, 「我們遇見了」,這是他的軟弱,因為在他們遇見基督之前,基督已經遇見了他們。像保羅一樣,他還沒有得着基督耶穌所要他得的,腓3:12。

(2.) 拿但業對此提出的反對, 「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約1:46。在這裏,[1.] 他的謹慎是值得誇獎的,他不是輕易認同所說的各樣事情,而是加以檢查;我們的規矩是,凡事察驗。但是,[2.]他的反對是出於無知。如果他要說,沒有好的能出自拿撒勒,那麼這是因為他不明白神的恩典,以為神的恩典在一處地方比在另外一處功效要小,或者本身受限於對人愚昧和壞本質的看見。如果他說的是彌賽亞,那至善者,不可能出自拿撒勒,就此而言他是對的(摩西在律法中說過,他要出於猶大,眾先知已經認定伯利恆是他的出生地);但是他不知道事實,就是這位耶穌是生於伯利恆的;所以腓力犯錯,稱他是拿撒勒人耶穌,這引發出他的反對。請注意,傳道人所犯的錯誤常常會引發聽眾的偏見。

(3.) 腓力對此反對的簡短回答: 「你來看。」[1.] 因他的軟弱,他不能對此作一個滿意的回答;然而在信仰上年輕,剛開始相信的人經常如此。我們知道的可能足以讓我們自己滿意,但卻不能說 充分的話,制止狡猾敵人的吹毛求疵。[2.] 他自己不能回答這反對時,他要他去到能回答的那一位那裏,這就是他的智慧和熱心了:「你來看。」讓我們不要在這裏站着爭論,給我們自己生出我們不能回答的難題;讓我們去和基督他自己交談,這些難題全部就要馬上消失了。注意,把可以用得更好,可以用在好得多的目的上,用在操練敬虔和敬拜上的時間,用在讓人起疑惑的辯論上,這是愚昧。「你來看」;不是,「你去看」,而是,「來,我要與你同去;」正如賽2:3;耶1:5。從腓力和拿但業這段交談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第一,許多人因着某些和情況的是非曲直毫不相干的外來因素,就懷有反對信仰的偏見,離開了信仰的道路。第二,除去他們反對信仰的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自己證明,去嘗試信仰。讓我們在聽之前,不要回答這個問題。

2. 拿但業和我們主耶穌之間發生的事。他來,看了,沒有徒然。

(1.) 我們的主耶穌對拿但業的誠實作了非常誇獎的見證: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帶着眷顧他的鼓勵與他相見;他對那些人說關於他的事,拿但業本人可以聽見這話,「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留意,

[1.] 他誇獎他;不是為了奉承他,或吹噓他,讓他自視甚高,而是可能他知道,他如果不是一個憂鬱,對自己要求嚴厲,看得很低,容易懷疑他自己的真誠的人,也是一個謙虛的人;基督用這見證,讓這事不再含糊不清。拿但業比任何一位要跟從基督的人更反對基督;但是基督在這裏表明他原諒此事,不刻意指出他說話錯失的地方,因為他知道他的心是正直。他沒有反詰,「迦拿,這加利利無名的小鎮,還能出什麼好的嗎?」(約21:2),而是善意地指出他的品格,鼓勵我們,儘管我們有軟弱,卻可以盼望被基督接納,教導我們對那些無緣無故輕言我們的人說尊榮的話,把他們當得的稱讚歸給他們。

[2.] 他為他的誠實讚揚他。第一,「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知道人真 的光景,這是基督的特權;我們只能對人抱樂觀的希望。通國在名義上都是以色列人,但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 (羅9:6);然而在這裏有一個真以色列人。 1. 一個真誠跟從以色列的美好榜樣的人,以色列的品格是為人安靜,與以掃善於心計的品格相對。他是誠實的雅各的真子孫,不僅是出於他的後代,還有他一樣的靈。2. 一個真誠承認以色列的信仰的人;他忠於他承認的信仰,行事與之相符:他實際上和他看上去一樣好,他所行的和他認信的一致。在裏面作的猶太人是真猶太人(羅2:29),作基督徒,也是如此。第二,他是一個裏面沒有 詭詐的人 — 這是一個真以色列人的品格:對人沒有詭詐;一個沒有詭計,沒有圖謀的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對神沒有詭詐,就是說,他為罪悔改是真誠的;與神立約是真誠的;心裏沒有詭詐,詩32:2。他不是說沒有罪,而是沒有詭詐。儘管在很多事情上,他是愚昧善忘,但他沒有任何虛假,也沒有作惡離開神:在他裏面沒有放任的罪;沒有掩飾,儘管他有自己的污點:「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 1.「留心看他,好使你學習他的道路,像他一樣。」2. 「羨慕他;看,並要驚奇。」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假冒為善如此像酵一般遍滿了猶太人的教會和國家,他們的信仰如此墮落,成了形式主義或國家政策,以致一個真以色列人成了一個值得驚嘆的人,成了像約伯一樣,是神恩典的奇蹟,伯1:8。

(2.) 基督進一步向拿但業表明他的全知,善意紀念他從前對神的敬拜,拿但業對此感到大大驚奇。

[1.] 這裏我們看到拿但業的謙卑,他很快不再去看基督樂意對他的善意的觀察: 「你從哪裏知道我呢?,知道我這不配受你注意的人呢?主耶和華啊,我是誰 ?」撒下7:18。這表明他的真誠,他不是抓住他遇上的稱讚,而是不願接受。基督知道我們,超過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我們看一個人的臉面,不知道他心裏有什麼,但在基督面前,萬物都是赤露敞開的,來4:12-13。基督知道我們嗎?讓我們渴望去知道他。

[2.] 在這裏,基督進一步向他啟示他自己:「腓力還沒有招呼你,我就看見你了。」 第一,他讓他明白,他知道他,就這樣顯明他的神性。無謬誤地知道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這是神的特權;很多次基督籍此證明自己是神。關於彌賽亞,有預言說,他要以敬畏耶和華為樂,對此大有認識,就是能判斷別人對神的真誠,對神敬畏的程度,他行審判不憑眼見,賽11:2-3。在此處他應驗了這預言。見提後2:19。第二,在腓力還沒有招呼他,基督就看見他在無花果樹下了;這表明了對他特別的愛。1. 腓力還沒有招呼他,基督已經看見他,這是拿但業第一次與基督相識。我們對基督有任何認識之前,他已經認識我們;見賽45:4;加4:9。2. 當他在無花果樹下的時候,他就看見他;這是除了拿但業以外,沒有人知道的一件私人的記號:「在你退下,在你園中的無花果樹下,以為沒有人看見你的時候,我已經看見你,看見那非常蒙悅納的事情。」非常有可能的是,就像以撒一樣,拿但業在無花果樹下默想,禱告,與神相交。也許在那裏,在那時候,他莊重使自己與神立下不可廢除的約。基督看到隱秘的事,在眾人面前提及此事,就是在明顯處部分賞賜於他。坐在無花果樹下,這表明靈里平靜安穩,這是大大有利於與神相交的。見彌4:4;亞3:10。在這裏,拿但業是一個真以色列人,就像以色列一樣,他一個人與神摔跤(創32:24),他禱告,不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十字路口,而是在無花果樹下。

(3.) 在此拿但業得着一個完全的信心確據,這是在那崇高的承認上表現出來的(約1:49):「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就是,簡而言之,你是那真正的彌賽亞。在此留意,[1.]他是多麼堅心相信。儘管最近他對基督懷有一些偏見,但現在這些偏見都消失了。注意,神的恩典生出信心,把各樣的計謀攻破了。現在他不再問,「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因為他相信拿撒勒人耶穌是那至善者,就接受了他。[2.] 他是多麼自願口裏承認。他的承認是用敬拜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是對我們的主耶穌他自己的敬拜,這是承認我們信仰的一種正當方式。第一,他稱基督作拉比,承認基督先知的職分,這稱呼通常是猶太人加給他們的夫子的。基督是那偉大的拉比,我們所有人都一定要在他腳前受教。第二,他稱他作神的兒子(詩2:7所講的神的兒子),承認他的神性和使命;儘管他有的不過是人的形象樣式,然而他卻有神的認識,對人心的認識,對遙遠隱秘之事的認識,所以拿但業得出結論,他是神的兒子。第三,他承認, 「你是以色列的王;我們長久以來盼望的以色列的那位君王。」如果他是神的兒子,他就是以色列的王。拿但業在此證明他是一個真以色列人,他如此願意承認,順服以色列的王。

(4.) 基督於是提升拿但業的盼望和期待,到比這一切更深遠更偉大的事情上,約1:50-51。基督對初信的人非常體貼,好的起頭儘管弱小,他卻加以鼓勵,太12:20。

[1.] 在此他表明他的接受,以及他對拿但業快快相信的讚許(看來確實如此):「因為我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你就信嗎?」他驚奇對基督屬神認識如此小的表現,竟然有如此的效果;這表明拿但業的心事先已經被預備好了,否則這工作不可能如此快就完成。注意,一開始呼召,人心就向基督降服,這是大大尊榮基督和他的恩典的。

[2.] 他應許,他要得到幫助,確立和增進他的信心,這要比信心剛生出時他得到的幫助更大得多。

第一,一般來講: 「你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比我是彌賽亞這件事更大的證據;」就是基督的神跡,並他的復活。注意,1. 凡有的,並好好使用他所有的,還要加給他更多。2. 那些真正相信福音的人,要發現福音的證據在他們身上顯得更多,要看到越來越多相信的理由。3. 基督的百姓在這世上的時候,不管基督樂意向他們啟示他自己有多少,他都仍然有比這些更大的事,要向他們顯明;要向他們顯明更大的榮耀。

第二,具體來講:「不僅你自己,還有你們,所有你們這些我的門徒,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這是為了堅立你們的信心;」這是比告訴拿但業他在無花果樹下更大的事。這句話是以嚴肅的前言開始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這命令人既要專心留意所說的話,看它非常重要,也要完全認同所說的,看它為真實,毫無懷疑:「我說這話,你們可以信賴這話,阿們,阿們。」除了基督以外,沒有人在開始說話時用這樣的言語,儘管猶太人經常在禱告結束時這樣說,有時重複一次。這是嚴肅的宣告。基督被稱作阿們(啟3:14),有人是這樣理解這裏的話,「我,阿們,阿們,對你們說。 我是忠心的見證。」留意,我們對那將要顯現的榮耀的確信,是建立在基督的話語上的。現在看基督向他們保證什麼:將要,或一陣,或不久,或從今以後,你們要看見天開了。

a. 基督在這裏用在自己身上的,是一個卑微的稱號:人子;這是在福音里常常用在他身上的一個稱號,但總是他對自己說的。拿但業稱他作神的兒子和以色列的王;他稱自己作人子, (a.) 這是表明在歸給他的一切尊榮當中,他的謙卑。(b.) 教導他的人性,我們既當相信他的神性,也當相信他的人性。(c.) 表明他現今降卑的光景,讓拿但業不要期望這位以色列的王要帶着外在的浮華顯現。

b. 然而他在這裏預言的是大事: 「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a.) 一些人按字面意思理解這話,是指着某些特別的事件說的,是指[a.] 對基督榮耀的某樣看見,這句話完全應驗在當中,是拿但業親眼看見的,就像彼得,雅各和約翰見證他的變相一樣。基督行了很多事情,是在他門徒的面前做,並沒有記載在聖經上的(約20:30),為什麼就不會是這一件呢?或者[b.] 這應驗在天使多次服事我們的主耶穌上,特別是他升天的時候,那時天開了迎接他,天使上去下來,服事他,把榮耀歸給他,這是發生在門徒眼前的。基督的升天是他使命最大的證明,是多多堅固了他的門徒的信心,約6:62。或者,[c.] 這可能是指基督第二次再來,審判世界, 天要開了,每一個人都要看見他,神的使者要上去下來在他身上,服事他,每一位都被他使用;那將是忙碌的一天。見帖後1:10。(b.) 其他人看這是比喻的說法,說的是將來要開始的光景,或一系列的事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是指[a.]基督的神跡。拿但業因基督正如古時先知所言,能講出他隱秘的事情,就相信了;但這算得上什麼呢?基督現在開始一個神跡的時代,比這事情更大,更不可思議,仿佛天開了一樣;人子要發揮如此的能力,仿佛在力量上極強的天使,都在不斷聽他的命令。在這之後,基督立刻開始行神跡,約2:11。或者,[b.] 指他的中保工作,他在天地之間設立的配得稱頌的相通,他的門徒要一步一步被帶領,明白其中的奧秘。第一,靠着作為中保的基督,他們要看見天開了,因他的血,我們可以進入至聖所(來10:19-20);天開了,憑着信心我們可以看進去,最終能走進去;現在能看見主的榮耀,將來能進入我們主的喜樂。第二,他們要看見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通過基督我們可以與聖天使相交,受益於他們,天上和地上的事情和好,集合起來。基督對於我們,就像雅各的梯子一樣(創28:12),通過他,天使不斷上下,為要叫聖徒得益處。


from 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412&extra=&page=8



MHC:聖經目錄

舊約(OT) 創(Gen) 出(Exod) 利(Lev) 民(Num) 申(Deut) 書(Josh) 士(Judg) 得(Ruth) 撒上(1Sam) 撒下(2Sam) 王上(1Kgs) 王下(2Kgs) 代上(1Chr) 代下(2Chr) 拉(Ezra) 尼(Neh) 斯(Esth) 伯(Job) 詩(Ps) 箴(Prov) 傳(Eccl) 歌(Song) 賽(Isa) 耶(Jer) 哀(Lam) 結(Ezek) 但(Dan) 何(Hos) 珥(Joel) 摩(Amos) 俄(Obad) 拿(Jonah) 彌(Mic) 鴻(Nah) 哈(Hab) 番(Zeph) 該(Hag) 亞(Zech) 瑪(Mal)

新約(NT) 太(Matt) 可(Mark) 路(Luke) 約(John) 徒(Acts) 羅(Rom) 林前(1Cor) 林後(2Cor) 加(Gal) 弗(Eph) 腓(Phil) 西(Col) 帖前(1Thess) 帖後(2Thess) 提前(1Tim) 提後(2Tim) 多(Titus) 門(Phlm) 來(Heb) 雅(Jas) 彼前(1Pet) 彼後(2Pet) 約一(1John) 約二(2John) 約三(3John) 猶(Jude) 啟(Rev)

導航

首頁 基督徒百科 翻譯規範 MHC:亨利馬太聖經注釋翻譯 聖經 目錄 使用說明 MHC:任務列表 神同在聖經 歌珊地聖經引擎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