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微信公众号 CBibleWorld/BibleEngine/Bible101 Telgram电报频道 BibleWorld QQ群 4619600/226112909/226112998

马可福音

来自基督徒百科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马可福音是记录耶稣传道活动的四福音书之一,马可福音是四本福音书中最简短的。是一本面向外邦人的福音书。在圣经全书中它是第41本书。

关于作者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而使徒四散奔逃时,“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民众企图把他也拿住,“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一般人相信这个少年就是马可。使徒行传把他称为“约翰(别名马可)”(引文摘自《中文圣经新译本》)。他可能来自耶路撒冷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屋和仆婢。他的母亲马利亚也是个基督徒,早期会众曾以她的住宅作为聚会地方。彼得蒙天使拯救出监之后,径自前往马可家里,他发觉弟兄们正在那里聚集。[1]

来自塞浦路斯利未人巴拿巴是个海外传道员,他是马可的表兄。[2]巴拿巴与保罗把赈济饥荒的捐款送到耶路撒冷时,马可得以结识保罗。在会众中与其他基督徒的交往以及与外来热心服事者的接触无疑使马可渴望加入海外传道服务。因此,马可在保罗和巴拿巴作第一次海外传道旅行时与之偕行作他们的助手。不过,为了某些原因,马可在旁非利亚的别加离开他们,自行返回耶路撒冷。[3])是故,保罗在启程作第二次海外传道旅行时拒絶带马可同行,结果保罗与巴拿巴分道扬镳。保罗与西拉结伴同行,巴拿巴则带着表弟马可乘船往塞浦路斯去。[4]

马可证明自己在服事职务方面胜任愉快,不但成为巴拿巴的良助,后来也是使徒彼得和保罗的得力助手。保罗在罗马(约公元60-61年)第一次被囚时,马可与他在一起。(腓利门书1,24)后来我们获知马可于公元62和64年之间在巴比伦与彼得一起。(彼得前书5:13)保罗很可能在公元65年再度在罗马被囚,他在写给提摩太的信中嘱咐后者把马可带来,说:“因为他在服事方面对我有帮助。”[5]这是圣经记载最后一次提及马可的地方。

资料来源

福音书最短的一本据称是马可写的。马可是耶稣的众使徒的同工,他献出一生致力于宣扬好消息的工作。但马可并不是12使徒之一,也不是耶稣的直接同伴。据帕皮亚斯奥利金德尔图良(Tertullian)等人留下的最早传说,马可福音的数据源是彼得,而马可与彼得曾是亲密的友伴(彼得称马可为“我的儿子”。[6]),因此他的这个详细数据来源,使他能够对耶稣的服事职务作出生动的记载。马可所记载的事,彼得差不多全是目击见证人,因此马可能够从彼得获知其他福音书所无的生动细节。例如,马可说西庇太有“雇工”为他工作,长大痲疯的人恳求耶稣时“向他跪下”,被鬼附着的人“用石头砍自己”,耶稣在橄榄山上“对圣殿而坐”时讲出关于‘人子带着大能力、大荣耀来临’的预言。[7]

彼得本身是个感情强烈的人,因此能够了解耶稣的感受和情绪,然后向马可描述出来。因此马可多次记录耶稣的感受和反应;例如,“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他“望天叹息”,“耶稣心里深深地叹息”等。[8]马可描述耶稣对富有的青年官长所怀的感情,说耶稣“爱他”。(马可福音10:21)他的记载提及耶稣非但让小孩子站在门徒当中,而且“抱起他来”,在另一个场合他也“抱着小孩子”。这使人感到十分亲切![9]

主要特点

文笔特点

马可的文体把彼得的若干特性表露无遗,例如性情冲动、态度活泼、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措辞生动等。他在叙事方面彷佛急不可待一般。例如,“立即”一词曾屡次出现,以绘影绘声的方式把故事说下去。

虽然马可有机会读到马太福音,而且他所记录的内容只有百分之七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提及的,因此有人认为马可福音只是把马太福音缩写而加上若干特殊细节。马太把耶稣描绘为应许的弥赛亚和君王,马可却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耶稣的一生和工作。他把耶稣描绘为施行奇迹的上帝儿子,是得胜的救主。马可着重基督的活动过于他的演讲和教训。他只报导了耶稣一小部分比喻和一个较长的演讲,对登山宝训甚至完全没有提及。由于这缘故,虽然马可福音所报导的耶稣的活动并不少于其他福音书,这本书的篇幅却较短。马可至少特别提及过19个奇迹

写作对象

马太的福音是特别为犹太人写的,马可的写作对象则可能主要是罗马人。因为这本福音只有在报导与律法有关的谈话时才提及摩西律法,耶稣的家谱也略而不提。例如以下几点:

  • 对犹太人的各种习俗和主张加以解释,因为它们可能是非犹太读者所不熟悉的。[10]
  • 亚拉米语的词句翻译过来。[11]
  • 提及巴勒斯坦的地名和植物时也附以解释。[12]
  • 说明犹太人的钱币相当于罗马的币值多少。[13]
  • 比其他福音的执笔者更常使用拉丁词语,例如speculator(护卫兵),praetorium(衙门)和centurio(百夫长)等。[14]

写作地点和地位

马可福音主要是为罗马人写的,他写作的地方有可能是在罗马。最早期的传说和福音的内容均指出,马可在使徒保罗第一次或第二次被囚于罗马期间(公元60-65年)写成这本书。在那几年当中,马可至少曾一次,更可能曾两次,在罗马。第二和第三世纪的所有知名权威人士都证实马可是这本福音的执笔者。到第二世纪中期,这本福音已在基督徒当中流传颇广了。基督教希腊文圣经的所有早期书目都含有马可福音,从而证实了它的正典地位。

可是,有时附加在第16章第8节以后的长结语或短结语却不是真确的。它们在大多数古抄本——例如西奈抄本梵蒂冈抄本第1209号——中均付之阙如。第四世纪的学者,如优西比乌斯哲罗姆,均同意真确的记录以“她们害怕”这句话作为结束。其他两个结语可能是有人为了使福音书的突然结束看来平顺一点而加上去的。

与其它福音的参照

马可福音与其他福音书和谐一致,而且与整本圣经也协调,由此可见马可的记载是准确的。此外,马可再三表明耶稣是个有权威的人物,不但在所说的话方面,而且在击退撒但邪灵、医治疾病甚至克服死亡方面亦然。因此马可开门见山地介绍他的福音说:“耶稣基督[好消息]的起头。”耶稣的来临与服事职务的确是“好消息”,因此研读马可的福音必然对所有读者大有造益。马可所描述的各事发生于公元29年春季至公元33年春季之间。

主要内容

  • 工作的预备(1:1-13)
  • 在加利利的工作(1:14-9:50)
  1. 在加利利海附近的工作(1:14-5:43)
  2. 在家乡及加利利内外的工作(6:1-9:50)
  • 往耶路撒冷路上的谈论(10:1-52)
  • 在耶路撒冷的工作(11:1-13:37)
  • 受难的经过(14:1-15:47)
  • 复活、显现与升天(16:1-20)

参考数据

  1. 参看马可福音14:51,52;使徒行传12:12,13。
  2. 参看使徒行传4:36;歌罗西书4:10
  3. 参看使徒行传11:29,30;12:25;13:5,13
  4. 参看使徒行传15:36-41。
  5. 参看提摩太后书1:8;4:11;引文摘自《圣经新世界译本》
  6. 彼得前书5:13,引文来自《中文圣经吕振中译本》
  7. 参看马可福音1:20,40;5:5;13:3,26。
  8. 参看马可福音3:5;7:34;8:12
  9. 参看马可福音9:36;10:13-16。
  10. 参看马可福音2:18;7:3,4;14:12;15:42
  11. 参看马可福音3:17;5:41;7:11,34;14:36;15:22,34
  12. 参看马可福音1:5,13;11:13;13:3
  13. 马可福音12:42,引文摘自《圣经新世界译本》脚注
  14. 参看马可福音6:27;15:16,39。

参看

参考文献

  • Brown, R., et al. The 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Prentice Hall, 1990.
  • Bultmann, R., History of the Synoptic Tradition, Harper & Row, 1963.
  • Dewey, J., "The Survival of Mark’s Gospel: A Good Story?", JBL 123.3 (2004) 495-507.
  • Ehrman, Bart D., Misquoting Jesus, Harper Collins, 2005.
  • Grant, Robert M.,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Harper and Row, 1963: Chapter 8: The Gospel Of Mark
  • Dormeyer, Detlev , Das Markusevangelium, Wiss. Buchgeselschaft Darmstadt 2005, ISBN 978-3-534-15613-9
  • Guy, Harold A, The Origin of the Gospel of Mark, Hodder & Stoughton 1954
  • Holmes, M. W., "To Be Continued... The Many Endings of Mark", Bible Review 17.4 (2001).
  • Ladd, George Eldon. A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7.
  • Mack, Burton L., 1993. The Lost Gospel: The Book of Q and Christian origins, HarperSanFrancisco.
  • McKnight, E. V., What is Form Criticism?, 1997.
  • Neill, Stephen and Wright, T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1861-198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989, 1964, ISBN 0-19-283057-0
  • Perrin, N., What is Redaction Criticism?
  • Perrin, Norman & Duling, Dennis C., The New Testament: An Introducti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2, 1974
  • Schnelle, Udo, 1998. The History and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Writings (M. Eugene Boring translator),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1998.
  • Telford, W. (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k, Fortress Press, 1985.
  • Tuckett, C. (ed), The Messianic Secret, Fortress Press, 1983

外部连接

阅读圣经

圣经>> 马可福音经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